欢迎书友访问一曲书吧
首页明末达人秀 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

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

    这个时候,谁也想不到,崇祯的心里想的不是关于唐王的事情,从灵魂和思想上来讲,他更像是一个穿越者,那个灵魂莫名来到这个年代的贾亦韬,想得而是自己的不幸遭遇。
    似乎是受到关于福王与唐王诸多信息的先后刺激,让他请不自己的再次想起,穿越之前的那个令人心寒的夜晚。
    伤害自己最深最痛的不是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最为亲近之人!
    在巨大的诱惑之前,除了极为信任的亲情,所谓的血脉关系,什么叔伯侄子,什么堂兄堂弟,什么同宗同族,都显得是那么虚无缥缈,那么的脆弱,不堪一击。
    这一刻,“崇祯”心中暗想,自己虽然与朱由检身处不同的时代,但从本质上来讲,处境是一样的,叔伯子侄,堂兄堂弟,都是极为富有之人,在牵涉到个人的利益,哪怕是对整个家族而言有利,他们也不愿意牺牲自己一点点的利益,让拥有同样血脉的族人暂渡难关。
    同时,“崇祯”也是一个历史学家,忍不住地联想到诸多历史教训,在皇位的绝大诱惑之下,最先造反的往往是那些藩王,所谓的血亲之人。
    从古至今,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像周公那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紧接着,“崇祯”的心里一阵嘀咕,像是在自言自语,又似在说给脑海里好久没有出现过的朱由检的残存意识,又或者是在安抚自己,为以后对付天下藩王,寻找某种心理平衡。
    我这已经算是客气的了,不管怎么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如果按照历史演变的那样发展,现在这样做,虽然剥夺了他们的亲王爵位,却也是他们的恩人,等同于救了他们一命,最起码让他们能够活下去,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
    而且,虽然没收了全部家产,废除了种种特权,却也依旧善待于他们,让他们能够安身立命,能够自给自足,不至于饿死。
    最为关键的是,赋予他们大明子民应有的最起码的权力,入仕当官,为将为相,参加科举,亦或是经商,到任何一个地方做生意。
    一念及此,“崇祯”的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转瞬即逝,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谁也没有发现这一细微的神情变化。
    这一刻,他很是心安理得,再也没有那种对诸王下手的负罪感。
    似乎是觉得大厅里过于安静,有一些压抑,刘若宰举目四顾,看了看众人,面有犹豫之色,目光落到崇祯的身上之时,最终还是说道:“皇上,关于你上次提到得那件事情,关于‘知府’一词的由来,微臣这段时间查了一下一些历史古籍,结合种种记载,大概整理了一下,这才知道它的由来。”
    很显然,随着刘若宰这一声的转移话题,打破近乎于压抑的平静,大厅里的氛围明显缓和了少许,崇祯的脸上更是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来了兴致之意。
    “知府一词,最早出现于宋朝,不过,将‘知府’一词列为官职名称,乃是咱们大明朝。至于宋朝正式划分州府行政区,乃是‘知府事’的官称。”
    “根据古代的《官职志》记载,知府二字,重在‘府’,而‘府’的变化过程,更是体现了‘知府’一词的演变始末,也代表着古代官职的一种演变。”
    “府,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州刺史同时兼备着将军的职务,事实上,州刺史却是一个文职,将军是一个武职,州有州的衙门和幕僚,将军也有将军的衙门和幕僚,而将军的衙门就称之为‘府’。”
    “到了唐朝时期,朝廷对‘府’的存在,已经非常的重视,在中都和陪都,以及皇帝登基前任职过的州,普遍都设有府,比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等,而他们的主事称之为府尹,而不是知府。”
    ......
    听着刘若宰的侃侃而谈,话语越来越流畅,“崇祯”虽是一个明史专家,但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对所有事情都细细考究,弄清所有官职名称的由来。
    否则,要真是那样研究的话,哪怕“崇祯”用一生的时间,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都弄清楚。
    何况,穿越之前的他,还只是一个年仅二十八岁的教授。
    尽管不清楚“知府”二字的由来,但“崇祯”对其还是有一些了解,明朝的“府”是有这等级的划分,按照纳税粮的多少,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
    二十万石以上,为上府;二十万石到十万石之间,为中府;十万石以下,为下府。
    自然而然地,府有等级划分,知府一职也有三六九等,上府从三品,中府正四品,下府从四品。
    虽然,以后的知府统一为正四品,但明朝对全国一百五十多个府贴的标签,各个府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口的多寡、路程的远近、案件的多少、民风的顺劣等等,定有“冲”、“繁”、“疲”、“难”四个字。
    每个字代表着一种情况,含有四个字标签的府为“最要缺”,还有三个字为“要缺”,还有两个字为“中缺”,还有一个字或者一个都没有为“简缺”。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哪里当知府,仅仅是从那个府的标签,就可以大概可以判断那个官员的能力如何?未来的仕途潜力几何?
    “崇祯”清楚地记得,同样是正四品,简缺和中缺只会给那些初次当知府,亦或是当知府时间不长的官员,尤其是初次任职之人,多是督抚奏请朝廷任命。
    要缺和最要缺就不一样了,不仅是朝廷直接任命,即便是有着督抚的推荐,也必须达到两个硬性条件,当过知府,必须有极为丰富的经验。
    不言而喻,在正常的情况下,后两者当职的知府,更加的受朝廷重视,仕途也更加的平坦。
    想到这些,再加上刘若宰正在的讲述,“崇祯”的心里不禁有一番感慨,所谓的知府,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市长,撇开两者的选拔与任免程序不讲,单单是名字,“崇祯”就更加的喜欢前者。
    知府知府,知道一府者,了解一府的情况,才是知府,才是一府的最高长官。
    所谓的市长,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就是一市之长!
    何为长?
    就是比其他人大的意思,就是在所有人之上。
    所以,相比于市长这样的称呼,仅仅是从字面上的意思出发,“崇祯”就更加的喜欢知府一词,作为一地长官的职称。


同类推荐: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丈夫下乡后[七零]日久成瘾(糙汉,卧底,1v1,高H)梨涡(骨科产奶1v1)顶级暴徒万人迷她倾倒众生[快穿]耽美女配拒绝黑化[快穿]末世女穿进武侠世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