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一曲书吧
首页蜀汉之庄稼汉 第1073章 不会种地冯君侯

第1073章 不会种地冯君侯

    相比于危难时刻还要先想着争权夺势的魏国,大汉就显得安静许多。
    无论是尚书台还是天子提前,这几年来都已经为接过相府的权利做好了准备。
    唯一在名义上能对阿斗形成压制的李平,这些年来早就被丞相压得抬不起头来。
    阿斗有一个站在他身后的女人,有了以前的教训,不可能会把李平再放出来。
    而丞相临死前,还亲自写了奏章,为冯某人向皇家提亲。
    可以说,大汉眼前的平静,是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安排下来的。
    只要冯君侯能稳住刚刚收复的关中,不让前线影响到后方。
    那么大汉就有可能平稳过渡。
    相反,如果关中得而复失,大汉不但有可能第二次面临夷陵之战的局面,甚至连陇右乃至关中都有可能不保。
    对于这一点,各自站在阿斗与冯君侯身后的两个女人都看得很明白。
    所以阿斗不但以最快的速度往关中派了天使,安定人心,而且也正式同意了冯君侯与张家小娘子的婚事。
    就连夹在其中,与此事有莫大干系的关家,也没有发出任何一点异议。
    眼下不但汉魏两国都是如履薄冰,两国国内的各方势力也同样是小心观望。
    唯一例外的,反而是处于风暴中心的冯君侯。
    关将军从外地巡视回来后,与从凉州赶过来的张小四王对王。
    虽然两人仍是和以前一样姐妹叫得亲热,但实际上,其中的变化只有冯君侯最清楚。
    “轻点轻点,对对,就是这里,哎呦,哎呦……”
    冯君侯趴在榻上,哼哼唧唧个不停。
    阿梅正半跪在榻上,卖力地给他按摩后腰。
    李慕则是捧着熬好的大力补肾汤,轻轻地吹着,时而往冯君侯嘴里送。
    药汤的药方是关大将军从天女手里打劫过来的,效果还算是不错。
    但就是这样,也架不住自家府上有猛虎狡狐。
    反正这些日子以来,冯君侯轮流被虎女和狐女折腾,铁打的汉子已经快成药渣了。
    “活不成了,这府上没办法呆了。”
    冯君侯喝下最后一口药汤,叫苦连天:
    “今日我就离府出走。”
    把头枕在李慕的大腿上,冯君侯问道:
    “我离府出走了,你们跟不跟我走?”
    李慕张了张嘴,还没等说话,眼角的视线就感觉有人从门口进来,她转头看去,连忙又闭上了嘴。
    “阿郎去哪?”
    关将军走到榻边,弯下腰去,凑到冯君侯耳边,悄声问道:
    “阿郎要去哪?”
    “去哪都行……”话未说完,冯君侯就如同受了惊的兔子坐了起来,腰部似乎一下子就恢复了力气。
    “细君,你,你怎么又回来了?”
    冯君侯吃吃地说着,下意识地看了看外头。
    日头正好,正是白日。
    “听说阿郎今天没有胃口吃早食,妾放心不下,所以就回来看看。”
    关将军面色红润,犹如清晨承接着露珠的鲜花,肆无忌惮地绽放着她这个年纪该死的魅力。
    关将军左手按住挂在腰间的宝剑,柔声说道:
    “阿郎想要外出?妾这两日正好没事,正好陪同。”
    “外出?”
    “对啊,外出。”关将军很是纯良地看着冯君侯,“刚才妾在门口时,听到阿郎说想要外出了。”
    “哦,对,对,外出。”
    冯君侯嘴巴下意识地就是先应下来,眼珠子转了几转:
    “这不是四月底了嘛,关中正是种粟的时候,所以我要出去巡视,督促耕种。”
    关将军点头:
    “阿郎说得对,耕种乃是大事,不可掉以轻心。”
    关中今年的春耕,其实并不算太好。
    原因很简单。
    去年入冬了才结束了战乱,还没等缓过气来,就又到了春耕。
    供应关中大军的粮草就是一笔极大的开销。
    再加上又要派出一支大军去平定上党。
    还要注意民间的饥荒,给百姓提供种子……
    林林种种下来,就算是有东风快递,还有陇右汉中等几年来的存粮,那也是堪堪勉强维持稳定。
    想要大规模恢复民生,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今年的夏耕,就变得犹为重要。
    它关系到今年关中百姓能不能有足够的粮食过冬。
    “姊夫哪里去?”
    张星忆从门口走进来,看到屋子里的人,满脸的警惕之色。
    仿佛眼前这几人要私奔被她逮住了一般。
    冯君侯躺回榻上,叹气道:
    “去巡视夏耕。”
    “我也要去!”
    “好好好,你也去。”冯君侯有气没力地敷衍道,“那谁在家里看孩子?”
    大大小小六个孩子,大的要练武识字,小的要小心照看。
    还有一个中不溜的阿顺,正是长牙的时候,只要大人一不注意看着,就抓着狗尾巴咬。
    光是乳母,是没办法镇压府里的这些小魔头的。
    两个大妇对视一眼,然后默契地看向两个小妾。
    阿梅和李慕垂首:阿郎原本是要带她们出去的……
    只是小妾无人权。
    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初夏晴朗的好天,蔚蓝的天壁上镶着大理石纹似的云缕,燕子愉快地划破天空的沉寂。
    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告诉世人“春已归去”,初夏已至。
    正所谓绿暗红稀,田沟边星星点点地开着几朵小红花,似乎很淡,淡得近乎寂寞,尤其是映衬在周围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
    田野里的麦子,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浅黄,似乎是在宣告着收获的到来。
    可惜的是,这样的景色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光秃秃没有庄稼的田间。
    不过正在田间耕作的农人倒是挺多。
    “阿郎,我们要去哪?”
    “去那边吧。”
    冯君侯指了指东面。
    一行人顺着官道走过去,但凡有开垦出来的田地,总会有农人在忙活。
    冯君侯转头对张大秘书说道:
    “长安附近的恢复生产,看来做得不错。”
    张大秘书在凉州这么多年,早就学会了骑马。
    此时的她,一身束腰骑装,与关将军一样扮作男装。
    只是没有太多经验,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她是个女儿身。
    得到冯君侯的称赞,张小四却是有些不太满意:
    “还不太够。长安附近好说,但再远一些,连重新划分田地都没有足够的人手。”
    “还有,只要离大军远一些的地方,有不少乱兵山贼,我们派出去的各县县令县长,有时候人手不足,还需要亲自上阵杀贼。”
    以前为什么说皇权不下乡?
    不是不想下,而是没办法下。
    像眼下这种情况,你想快速把地方的税赋收上来,只能是让出一部分基层权力给地方的地头蛇,委托他们帮忙。
    大乱初定,基本都是这种状态。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这也是冯君侯拼了老命培养基层官吏的原因。
    饶是如此,整个雍州,除去陇右,剩下的也有几十个县,除一些重点大县。
    剩下的,基本只能委派一个县令过去,近一点的,派二三十个护卫,远一点的,最多也就是三五十个。
    至于什么县尉啥的,没有,什么都没有。
    只要他到了地方,不求能打出一片天地,只求能站稳脚跟,后面他推荐谁上来,基本都能批准。
    草创,这就是草创。
    当然,也不是没有意外的。
    这几个月来,就有三个县的新派县令没了消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关将军这几个月一直在外面领兵巡视,也正是因为需要威慑心有不轨者。
    那三个县,被关将军亲自领兵又扫了一遍。
    光是山贼乱兵乱民就捕获了近千人。
    冯君侯一怒之下,直接发配前往并州,那里会有美好的矿场生活等着他们。
    听到张大秘书的话,冯君侯还没有张嘴,关将军就已经开了口:
    “粮草不足。眼下最重要的,是保证镇北大将军平定上党的大军粮草。”
    “要不然,君侯手底下诸多将领,每人领一两千人,前往各地巡视,相信用不了半年,就能让关中长久恢复安宁。”
    关中与汉中,汉中与锦城,粮道还是太过于受限制了。
    明明从江州有大批粮食可以运往荆州,但汉中运往关中的粮食却是一直处于偏紧的状态。
    冯君侯叹了一口气:
    “也不能光靠汉中和陇右啊,要不然,汉中粮道难行,而陇右又要养马。”
    “若是从陇右抽调了太多的粮食,恐怕会影响到陇右的养马场。”
    一口气吃下那么多的地盘,看起来是很爽,但现在却是撑得厉害。
    善后很让人头疼。
    说句不好听的话,也就是多年战乱,导致人口骤降,多出来太多的可耕种之地。
    再加上大汉有领先的耕种工具和耕种技术。
    还有相对发达的畜牧业,供应了大量的运输畜力。
    冯君侯当年的骡托化设想,没有机会运用到战场上,如今却是被用到了战后恢复上。
    马骡队源源不断地把物资从陇右运入关中,可以说,关陇大道现在就是关中的重要生命线。
    一行人跟着官道一路向东,直到灞桥附近,这才停了下来。
    冯君侯让随行的侍卫就地安营,然后他带着关将军与张秘书等人,走下官道。
    顺着灞水,走了一段不短的路程,冯君侯这才对着一位老农行礼:
    “这位老丈请了。”
    正坐在地头上闭目养神休息的老农,睁眼就看到气度不凡的冯君侯等人,连忙站起来:
    “不敢不敢,请问这位郎君有何贵干?”
    冯君侯指了指脚下的地,问道:
    “这些地,可是老丈自己家里的?”
    听到这个话,老农脸上就露出了笑容,连声道:
    “正是,正是!官府今年才刚分的地!”
    冯君侯指了指空旷的耕地:
    “老丈是打算种粟,没想着种麦子?”
    老农看了看冯君侯一行人,反问了一句:
    “郎君是从蜀地来的吧?”
    冯君侯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老丈如何得知?”
    老农露出了然之色,神情中甚至还有一丝向往:
    “蜀地啊,大概也只有那个地方出来的人,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吧。”
    冯君侯这一回是真的惊讶了:
    “老丈此话何意?”
    “听说蜀地已经十几年没闹过饥荒啰!”
    老农摇了摇头,似在感慨,又似在羡慕,再次打量了一下冯君侯:
    “郎君怕是不会种地吧?”
    “啊?”
    冯君侯有些愣住。
    “麦子虽然能收得多,但它挑地啊!”老农指了指地头,“这些地啊,已经好些年没有耕种过了,都生了。”
    “生地哪能种麦子嘛,肯定要先种些豆,至少也要先种耐活的粟。”
    “要不然,麦子种下去,收个空壳子上来,明年怎么活嘛?”
    听到这番话,典农校尉丞出身的冯君侯老脸一红。
    确实,自己好像已经至少十年没有种过地了。
    他不顾礼仪地蹲了下来,问道:
    “老丈慧眼啊!是我见识短了。官府分出来的地,够养活家里人吗?”
    “够啦够啦!只要用心服侍这些地,头三年怎么也够吃个大半饱了。这个世道,还求能吃饱不成?”
    “熬过了这三年,生地变成了熟地,就不用再担心了。”
    老丈眼里闪烁着希冀之光:
    “听说大汉官府,只收什一税,若是真的,就算是交了税,以后说不定不但吃饱饭,还能有余粮……”
    说到这里,老农再看向冯君侯:
    “这位郎君,我想打听个事,成不?”
    “老丈请讲。”
    “我听说蜀中,不但家家能吃饱饭,还能有余粮养些家禽家畜,简直就是人间盛世,不知是不是真的?”
    看着年近五十的老人,脸上竟有着孩童才有的纯真幻想,眼中甚至有着几分祈求。
    似乎是在祈求冯君侯不要打破他这份幻想。
    冯君侯不知怎么的,眼中一热,喉咙有些发堵:
    “老丈为什么会这么想?”
    老农嘿嘿一笑:
    “嗐呀!要是蜀中的百姓能活在盛世,那我们这里,也算是大汉的治下了吧?”
    说着,他看向另一边的地头,眼中全是希望:
    “到时候也不指望能家里有余粮养些鸡鸭什么的,就是能吃饱饭,那也好哇!”
    “老丈这话是听谁说的?”
    “喏,就是给咱量地的时候,那些个小娃娃说的。”
    “老丈这么信他们的话?”
    老农听到冯君侯这个话,瞪眼道:
    “地都分了,怎么不信?”
    他拍了拍胸口:“地契还在咱这里呢!谁也拿不走!”
    “也就是说,大伙都希望能生活在大汉的治下?”
    “谁给地,跟谁走!”
    真特么地朴实!


同类推荐: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丈夫下乡后[七零]日久成瘾(糙汉,卧底,1v1,高H)梨涡(骨科产奶1v1)顶级暴徒万人迷她倾倒众生[快穿]耽美女配拒绝黑化[快穿]末世女穿进武侠世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