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路桃花传 作者:陆双鹤
七十三 又一人
在处理掉那些贼修的尸体之后,纪程宣又主持将他们的遗物,也就是这一次的战利品给分配给了大家。
不过坦率说没什么好分的——那帮人都是穷鬼。一群人身上居然连一个储物用的乾坤袋都没有,也不知道这么多年强盗是怎么干的。没有乾坤袋也就意味着身上带不了多少东西,战利品自然也没多少。
刚才打斗时又被他们把几乎所有符器都消耗掉了,唯一稍微值点钱的那口法器长刀却还是被那贼修头儿血祭过的,随着那首领的死,法器品质也跌落的非常厉害,基本上可以算是废品了,总算当初制造这件法器用的材料还不坏,可以看看能不能回炉重铸,从中提炼回收一些炼器材料出来。
最后就是每人身上还有几块灵石,但数目也少得可怜。另外还有一些伤药丹丸之类,也大都是寻常之物,不知道其中有没有毒药,又懒得一一鉴定真伪,直接全给扔了。所以最终黄昶,王丰都没有参与分配战利品,纪程宣当然更不会要,就让那五位动手的师兄弟自己内部商量,均分了一下,也没多少。
但他们依然都非常开心,这不仅仅是获得财物多少的问题,而是代表了对他们实力的肯定。而且通过这一次实战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可是多少灵石都买不来的。
罗山五虎既然伏诛,后面几天便一直都平安无事,直至十日之期届满,摆渡飞舟返回西昆仑山。
——然而此事却并未结束。
…………
一颗脑袋悄悄从草丛中探出来,紧密注视着头上那条昆仑飞舟。看着它从头顶上掠过,迅速朝那座天上仙山飞去,直到其确实消失在视线之中,胡天龙才象拔个萝卜似的将自己身体从隐藏了好几天的洞穴中拔出来——要想瞒过修仙者的探寻,这种藏身洞穴绝不能大,里面也要越简单越好,让人以为是一般野兽窝就可以了。若是搞得复杂无比,又是阵法又是机关之类的遮掩起来,反而会引起那些最爱寻幽探胜的寻宝修士注意,效果就恰得其反了。
想起这几天来的提心吊胆,胡天龙后怕的拍了拍胸口。
“哎呀我的妈,那伙子小煞星总算走了……”
琢磨了一下,某种好奇心还是驱使他前往了那天的现场,想去看看结果如何。
小树林中当然是早就干干净净,连打斗痕迹都没了,胡天龙四处转了一圈,也没能找到任何有关罗山五虎的踪迹,但他却知道那五个在修仙界中实力还不算太低下的修士,最后便是在这里失踪的。
“奶奶的,大宗派的果然不好惹啊……这回算是栽了。”
胡天龙低声咕哝道,忽然间心头一动,却是以一个寻常炼气一层修士决不可能拥有的灵觉反应,觉察到了某种危险性的存在。他眉头一皱,立即掉头转身,向着神识灵觉中感应到的危险之处抬手掷出一把飞刀。
“噗”的一声,飞刀将某个东西给钉在后面小树上,胡天龙跃近一看,却是大惊失色。
——那竟是一只单独的眼球,散发出某种阴冷气息。此刻眼球已经被飞刀***四处迸散出难闻的汁液来。
“这是……幽冥之眼?!”
这胡天龙虽然只是一介散修,见闻却颇为广阔。他知道这“幽冥之眼”乃是某个邪道宗派幽冥宗的著名产品,也能算是一种符器,但却并不是用寻常五行材料制造,而是用动物的眼睛作为底材,经过活化处理以后与符咒相配合。之后随便被放置在何处,这只眼中所“看”到的一切,都会被感应到施法操控的修士脑海中,就相当于多了一只眼睛一般。
幽冥宗本身为了追求符咒与材料的最佳配合效果,都是用的人眼,甚至直接从活人身上剜取眼珠,因此正宗的幽冥眼往往被正道人士视之为邪恶之物,极端排斥。但也有些大门派并不拘泥于正邪观念限制,他们对幽冥眼的制造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用动物眼球替代人眼,虽然在效力上略有降低,但总体上还是能满足使用要求的。
——比如眼前这一只眼球,足足大如铜铃,应该是用牛眼珠制作的。幽冥眼的制造难度其实不大,但因为是属于“邪派手段”,在修仙界流传并不广,尤其是正道宗派中接触极少。而一般邪修若是能学到此类方法,也不会刻意去用效果较差的动物眼睛作替代品,都是直接挖凡人眼珠子,附近一带有能力和动机这么做的,惟有西昆仑。
“不好!我太大意了!”
胡天龙一看到这枚改进过的幽冥眼,就知道自己犯了个大错——对方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在这里安排了监视措施。而自己竟然就这么稀里糊涂闯了进来,一下子就在对方面前暴露了形迹。
他立刻狂奔着逃离此处,但刚刚跑出去一阵子,神识灵觉再次报警,回头一看,却见一只纸折符鸟远远飞在自己身后。胡天龙再次丢过去一把飞刀,将那只符鸟击毁。随着符箓的破碎,那只符鸟骤然化作了一团冰晶水雾,仿佛一面镜子般瞬间映照出他的倒影。
“水镜符……果然是给昆仑派盯上了。”
西昆仑号称天下符法第一,这水镜符才是他们最常用的监视手段。只是符箓持续时间有限,只能用于临时性的监控,而不能像幽冥眼那样,用一只始终睁开的眼珠子长期“看”着某地……那帮昆仑弟子还真是不忌讳啊,行事风格丝毫不受所谓“白道规矩”的约束。奶奶的,这样的“正派人士”却最难对付。
胡天龙一边逃跑一边暗暗想着,作为一个散修,而且还是和‘罗山五虎’那类人勾勾搭搭的散修,他自然是深通狡兔三窟之道。在这附近不远处就又有他一处藏身洞穴,只要能在对方赶来之前及时躲进去,应该还是有机会逃过这一劫的。
七十三 又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