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一曲书吧
首页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第114章 英国公:假天子篡明,该说真相了

第114章 英国公:假天子篡明,该说真相了

    第114章 英国公:假天子篡明,该说真相了
    清晨。
    朱祁镇走出乾清宫,迎面一阵寒风,如同利刃般切割着面颊,差点把他送回去。
    天边初露的晨光似乎也带着几分寒意,无法驱散这满宫的清冷。寒霜遍地,银白一片,覆盖着宫砖,覆盖着御道,每踏出一步,都发出细碎而寂寥的声响。
    御道两旁,光秃秃的树木在寒风中摇曳,它们的枝桠裸露,如同老人的手指,枯瘦而颤抖,那些曾经繁茂的绿叶,如今已被霜冻侵蚀,化作片片枯黄,随风飘落,铺满一地。
    远处,宫墙的阴影里,偶尔传来几声乌鸦的啼鸣,那声音在寂静的清晨中显得格外凄厉。整个皇宫,在这霜冻的早晨,显得比以往更加孤寂、沉重,似乎连时间都在这严寒中凝固。
    霜杀百草!
    朱祁镇没有坐轿子,而是自己走着到了奉天殿前。他站在台阶之上,望着御道上赶来上早朝的群臣。
    其中有些老臣,也是须发如霜了,在冷冽的寒风中蹒跚向前。朱祁镇心中暗叹:“霜杀百草,可别带走了朕的老臣们。”
    御道上,内阁首辅王直和礼部尚书胡濙两人缓慢的走着。他们都是快八十的人了,王直朝着胡濙挑挑眉:“胡老哥啊,你这身子骨,还扛得住么?”
    “老王,老夫官没你大,但肯定比你活得长。”胡濙哼一声。
    “咱们两个老不死的,挡住年轻人的路了。”王直边走边笑,“老而不死是为贼,呵呵,也不知道他们以为我们偷了他们什么?”
    胡濙已经有些气喘了,眼中满是讥讽:“那群年轻人懂个屁!阁老,就算我死了,你可得在撑几年。”
    王直吹胡子瞪眼:“你这是什么话?”
    胡濙轻叹一声,望向奉天殿,道:“陛下也年轻啊,你为陛下在遮风挡雨两年。”
    两人停在了御道上,站在寒风中,却像是看到了朝阳,浑浊的双眼变得熠熠生辉。
    “你怎么不挡?”
    “我官没你大啊。”
    “嘿,要不,你也入阁?”
    “一起挡一起挡,行了吧?咱们两个老不死,也没几年可活了。”
    ……
    早朝。
    户部尚书徐有贞汇报了各地赋税征收情况。大明各省,都在向京师运送税粮,唯有河南还没消息传来。
    内阁商辂站出来禀奏:“陛下,那刘定之一味推行新政,莫非是忘记了征收税粮这等大事?那要他这个布政使干嘛用?一个折子都没上,请陛下治刘定之渎职之罪。”
    一群大臣纷纷站出来附议,表示要治刘定之的罪。
    “治你妈个头!”
    朱祁镇心里暗骂,你们这帮臣子,怎么就这么好战呢?每次早朝,特么都嚷嚷着要治人罪。不是治这个罪,就是治那个罪。
    “朝廷也没有限制各地交税粮的时间。”朱祁镇表面还是一笑,“我们就在等等嘛,各地有各地的不同。朕这个皇帝,总不能动不动就治罪大臣,那以后谁还敢出去办实事?只要去做事,就会碰到问题。除非不去做事,动动嘴皮子,谁都会。”
    他这话是带笑说的,实际上就是讥讽。
    你们这帮大臣,天天在奉天殿,屁事不干,还特么有脸治罪别人?
    “陛下有信心,臣等就等那个刘定之,就怕等到下大雪啊。”成国公不咸不淡道。
    他是要看陛下笑话。
    不仅是他,反对新政的大臣们都在等着看笑话。刘定之没收上来税粮,那新政就是个笑话,定然推行不下去。
    朱祁镇知道一些大臣的心思,他也只能忍着。
    ……
    乾清宫。
    朱祁镇早朝回来后,就下令让曹吉祥给王直和胡濙专门送个火盆过去。他早朝的时候,看到两个老臣站在大殿上,冷的发抖,真担心他们厥过去。
    曹吉祥带着两个太监匆匆去了,朱祁镇把锦衣卫指挥使石彪叫到跟前来,问:“河南到底什么情况?杨贵芳和刘定之玩什么把戏?你锦衣卫那边也没消息?”
    石彪嘿嘿一笑:“有好消息,杨贵芳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估摸着,这两天该进京了。陛下,你可别怪臣啊,是他说要给陛下一个惊喜。”
    “特么是惊吓吧!”朱祁镇怒瞪。
    一直以来,他对杨贵芳是充满信心的,如果有情况,杨贵芳早就来折子了。他暗暗松口气,转而问:“那张鼎的案子进展如何了?逼死他的那个人,查到什么线索了吗?”
    石彪摇了摇头:“能做这事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他们做事,向来严密,不会留下线索的。臣估计,去逼死张鼎的那个人,八成已经死了。”
    朱祁镇冷哼一声:“你接着查,排场要大,持续给他们高压,不怕他们不露出马脚。”
    “臣已经派人监视他们府邸了。”石彪拜道,“总会有蛛丝马迹。”
    朱祁镇满意的点头。
    这方面,锦衣卫是专业的,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定然会有结果。
    “如今,部分大臣都等着看朕的笑话。”他轻笑一声,“最后,看谁看谁的笑话。”
    石彪眼中杀机毕露:“这些人,就该杀!陛下,要不臣去抓一批,诏狱最近空了不少。”
    朱祁镇:“!!!”
    ……
    太阳出来,京城暖和了不少。
    一个长长的车队进京,押送着一辆一辆的板车,看不到尽头。原来是钦差大臣杨贵芳从河南回京,他这阵仗,震动了京师九门。
    “这装的都是什么?据说是河南布政使进献给陛下的。”
    “河南不是穷么?一下子送这么多礼?从城门口都要排到送别亭了。”
    “是啊是啊,这大手笔,江浙都没有这等手笔。”
    杨贵芳高坐马背,意气风发,他就是要震动整个京城。他这次押送来的,就是河南的税粮,还有部分税银。
    这一次,河南推行新政,把那些士绅大户的税粮也都收了上来。不做不知道,结果吓他一跳,河南的税粮竟然超过去年的一倍多。
    这体量,都快赶上江浙那些富庶的省份了。由此可知,士绅富户们占据了多少土地,往年他们都不用纳粮。
    杨贵芳亲自把税粮押进太仓之后,来到乾清宫拜见皇帝。朱祁镇看到他,也高兴:“你小子终于是回来了,快跟朕说说,都什么情况?”
    “陛下,在河南,新政几乎推行下去了。”杨贵芳拜道,“当然还有些问题,需要时间去消磨。不过,大局已定,河南的百姓都在磕谢天恩了。陛下,你终于让臣知道,什么是皇恩浩荡。”
    朱祁镇扶额:“别怕马屁了,详细说说。”
    ……
    翌日,早朝。
    从河南归来的杨贵芳,向众臣说了河南的情况:
    “今年的税粮是去年的一倍还多,河南欠国库的亏空是能补上了,明年就有盈余了。”
    “河南的粮价,现在是三钱四,跟江南丰年时的粮价差不多了。还有,河南市场上的绸缎布匹竹器,油醋柴茶菜等,都降低了近一半。”
    “最重要的是,黄河大堤也修好了,百姓总算不用提心吊胆了。”
    他一句一句话说出来,那就像是一巴掌一巴掌扇在那些反对新政的大臣们的脸上。新政不但推行下去了,还获得了巨大成功。
    一时间,整个大殿陷入了沉默。
    朱祁镇缓缓站起来,目光扫过群臣,朗声道:
    “刘定之差事办的很好,这才是朕要的封疆大吏,为地方为百姓办了这么多好事,这样的官是越多越好啊,那朕真就高枕无忧了。”
    “你们有些人,老说什么祖制,反对‘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呵呵,如果一直是遵循祖制,那我们现在还处在周时的分封制。”
    “你们又跟朕提圣人说。亚圣可是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朕都能轻,那士绅们怎么就不能改变了?”
    “你们平日里出入庙堂,口里喊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到了触及利益的时候,怎么?就都忘记了?”
    “诸位爱卿,给读书人给士绅留下点脸面吧!别让天下百姓看不起你们,别让后世读书人以你们为耻。”
    群臣全都低下了头。
    ……
    朱祁镇目光落下,带着一股威压,沉声道:“朕决定了,明年开始全大明推行新政。内阁出个详细的方略上来。”
    “臣遵旨。”内阁首辅王直拜道。
    朱祁镇立在丹陛之上,继续道:“地方有地方的新政,朝堂也该有新政了。朕决定,新年之后,实行‘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
    许多大臣听了,都很懵,什么是考成法?
    内阁那些大臣是早就知道的,皇帝与他们讨论过,皇帝的一揽子新政本是要一起全部实施的,可最后还是决定一条一条来。
    内阁首辅王直站出来,向群臣大概解说了下什么是考成法,实际上就是两部分。
    立限考事:
    六部和都察院将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
    一本留底,一本送六科,一本呈内阁。
    每月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进行检查,每完成一件注销一件,未完成则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逐级考成:上级官员定期对属官进行评定,考核结果作为升降赏罚的依据。
    六科每半年要求六部上报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
    内阁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形成以内阁统领监察机构、再以监察机构监督朝廷六部、并以六部统率文武百官及地方官员的完整体系。
    “这……”
    有些平日里摸鱼的官员听了,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镇,目光像是穿过了奉天殿,到了京城之外,到了大明各地。
    上天让朕做了大明皇帝,好吧,那就让朕来让大明再次伟大。
    ……
    下朝后,乾清宫。
    朱祁镇召集内阁和六部尚书,召开小朝会。他高兴啊,差点就要把双脚搁在御桌上,抖着腿跟大臣们议事了。
    “诸位爱卿,河南的情况说明了新政的可行。”朱祁镇摊手,“所以,朕希望明年全力推行。你们拿出个详细章程出来,上个折子给朕。”
    内阁首辅王直皱了皱眉:“陛下,各地情况不一样,我们还是得一步一步来……”
    朱祁镇挥手:“朕知道,所以才让你们出详细章程,因地实施。朕也不催你们,这不离新年还有三个多月吗?年前我们就讨论这个章程,如何?”
    “臣遵旨。”王直颔首。
    朱祁镇目光落在那低着头的商辂身上,道:“商爱卿,你也说几句。”
    商辂一直是反对新政的,尤其是那‘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会儿被直接点名,他抬起头,梗着脖子一拜:“臣还是反对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朝廷就该养士。”
    “养一群蛀虫,搞个小内库,暗吞朝廷税粮?”朱祁镇反问。
    商辂老脸胀的通红,欲言又止。
    朱祁镇望着他,突然不想再讥讽他了,轻叹一声:
    “朕知道,治国需要士,老百姓哪知道什么治国呢?朕也知道,读书人心眼小,朕触犯了他们的利益,百年之后,那些读书人还不知道怎么编排朕。可朕管不了这些了!”
    “刘定之还被关在大牢里的时候,跟朕说,这世上总得有人撞得头破血流,他要用他的血,擦亮皇帝的眼睛。”
    “朕想说,这世上总得有个皇帝站出来,也要撞的头破血流,告诉天下人,皇帝应该与百姓共天下。”
    “其实,士绅何尝不是百姓呢。”
    商辂听了,恭敬一拜:“陛下,臣还是想提醒你,没那么容易!河南的士绅怎么能与江南士绅相比?新政面对的阻力,会超出陛下想象。”
    朱祁镇一笑置之。
    他怎么会不知道?江南士绅的雄厚实力,“上足以持公府之柄,下足以钳小民之财”。他们聚族而居,累世仕宦,还相互通婚,可谓是盘根错节。
    新政推行,难在江南。
    ……
    英国公府。
    王直和胡濙下朝后,齐来拜见英国公。张静姝把他们二人带到后院的暖房,英国公张辅躺在软椅上打盹。
    “国公爷。”两人一拜。
    可英国公躺在那一动不动,张静姝上前轻轻拍了拍,喊道:“爷爷,王大人和胡大人来了。”
    英国公这才缓缓睁开眼,朝着两人招呼:“行俭,源洁,快坐。唉,年纪大了,时常犯困,这耳朵也不灵了。”
    他称呼两人的字,显得十分亲切。王直和胡濙看着白发苍苍的英国公,心中不免一阵心酸,昔日的英国公,可是英明神武啊。
    “叫你们来,也没啥事,就是聊聊。”英国公轻叹,“太宗时期的老臣,也就我们仨了。我呀,保不准哪天就去见太宗了。”
    王直忍不住道:“国公爷,你得长命百岁,大明朝需要你镇着呢。”
    胡濙也附和着点头:“要去见太宗,也得是我先去,我是最没用的。”
    英国公表面无语一笑,实则很开心,道:“我们三个老头子,怎么争起了这个?我呀,是不怕死的,就是放心不下大明啊。”
    王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表情带着兴奋:“我反倒是不担心了,陛下真是成熟了,只要这一系列新政推行下去,我相信大明会如日中天。”
    胡濙也接话道:“是啊,陛下有太祖之果决,也有仁宗的仁慈,难得,实在是难得啊。我相信陛下,一定会带着大明走向盛世。”
    英国公听着,心里是五味陈杂。
    可这个陛下,是假的啊,这厮竟然已经得到了老臣们的心。再这么下去,大明就真的被他篡了。
    “我还真想再多活几年,看看盛世的大明。”胡濙继续道,“这次恩科的考生,都很佩服陛下,等他们进入官场,会是陛下的一大助力。”
    王直笑着点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我们这一代,该逐渐消亡了。就盼着陛下带着年轻一代,铸就盛世大明。”
    英国公听着,倒吸一口气,剧烈咳嗽:“咳咳咳……”
    王直连忙去拍他的背,道:“国公爷,也不用这么激动啊。”
    英国公:“!!!”
    我特么哪里激动了?我是怕了!
    是该要说出真相了,在这么下去,我去地下无法面对太宗,仁宗和宣宗皇帝,是我把朱家江山给了外人。
    ……
    朱祁镇走着六亲不认的步伐,来到坤宁宫,在太后面前来来回回的走,语气嘚瑟:“母后,河南新政大获成功,今天朕在朝堂上打大臣们的脸,爽!”
    太后横他一眼:“别在本宫面前晃来晃去!这才成功第一步,值得你高兴成这样?”
    朱祁镇耸耸肩:“不该高兴吗?万事开头难嘛。朕能成功第一步,后面也一样能成功。咦,今天晚上是不是该喝几杯?双喜,给朕把酒拿来。”
    双喜麻溜的去了,十分听话。
    太后咬了咬红唇,这厮来坤宁宫久了,这宫里的宫女都听他的了,本宫的颜面何存?
    没一会儿,酒菜上桌。
    朱祁镇与太后对坐,烛光摇曳,像是烛光晚餐。朱祁镇举起酒杯:“母后,来,为朕干杯。”
    太后无奈举杯,浅喝了一口,淡淡道:“别得意,麻烦还在后面,新政关键在江南。”
    “朕也就在你这坤宁宫得意下。”朱祁镇喝一口酒道,“内阁大臣们都在给朕警醒,朕知道难在江南。”
    太后看了他一眼,声音比起以往少了几分冷意:“有直言的大臣,那是你做皇帝的福分。也是你能推行新政的根本。”
    朱祁镇大口吃着,头也不抬道:“可有大臣故意给朕使绊子。”
    太后似乎一点也不意外,微微蹙眉:“人心二字,岂是那么简单?”
    朱祁镇忽地放下筷子,抬头直直看着太后,苦笑道:“当局者明知是戏却下不来台,旁观者心中暗笑却盼着登场,这就是皇家,这就是帝王。朕,是越来越明白了。”
    太后躲避了他的目光,岔开话题问:“恩科如何了?”
    朱祁镇拿着酒杯自顾自喝了一口,道:
    “所谓恩科,施恩天下士子,结天下读书人以欢心。其实科举第一要义,既不是选才,也不是化育天下。”
    “牢笼志士,让天下的聪明人全都进到八股的牢笼里,让他们钻研章句,白首穷经。这样的话,这些人就不会异想天开了,也不会被歪门邪道所迷惑。读书人安定了,天下再有人要造反,不过是草寇之流。”
    “历代的帝王们,想的是太好了!朕照着做就行了,还能如何呢?”
    太后心中暗惊,这假天子对帝王之道,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她也放下筷子,抬起双眸冷问:“既然你什么都明白,本宫怎么看你还是不开心?”
    朱祁镇摊摊手:“我贱啊!”
    说完,他擦了擦嘴,起身而去。太后看着他,瞬间就怒了,对着身旁的双喜道:“嘿,他这什么态度?在外受气了,来本宫这发火?”
    双喜抿了抿嘴,小心翼翼道:“太后,陛下估计是压力过大,你就原谅他吧。”
    太后瞪眼:“你什么时候开始胳膊肘往外拐了?”
    ……
    天气越来越冷。
    朱祁镇也不咋出去了,在乾清宫暖阁待着,十分惬意。他最近都在看江南士绅的资料,一看还真是吓一跳。
    “上足以持公府之柄,下足以钳小民之财。”
    这并不是一句虚话,在县一级,士绅的权力或许还大过皇权。一个县衙,只有县令和县丞是朝廷任命,吃朝廷俸禄。
    大明的县衙,有六个老爷,分别是大老爷知县,二老爷县丞,三老爷主簿,四老爷典吏,五劳爷班头,六老爷牢头。
    除了知县和县丞,剩下的四个老爷都是靠县衙自己养。按照大明官吏的俸禄,大老爷和二老爷想养活自己都难,其余的老爷岂不是更难?
    对于他们来说,晋升是无望的,索性就自己找门路搞钱了。对于朝廷来说,他们这些胥吏啥也不是,可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就是朝廷本廷。
    这些老爷收入低,但有实权,闭着眼睛都能想到,这些胥吏会干出什么事来。他们肯定舔着士绅,往死里压榨百姓啊。
    “河南那边能成功,是因为先扫清了官场,又倾注了资源,这才成功。”朱祁镇自言自语,“全国推行,难度会几何倍数增加啊。朕也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派出信得过的钦差啊。”
    他伸手搓了把脸。
    这时,脚步声传来,伴随着一个魅惑的声音:“臣妾参见陛下。”
    (本章完)


同类推荐: 白昼焰火(熟男女性爱日常,女出轨,高H)断奶(骨科 1v1)征服男校可行性分析(GB)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七十二变闯都市华娱:从03开始一路生花我的总裁白富美老婆契婚:总裁的替身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