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一曲书吧
首页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859章 马士英

第859章 马士英

    第859章 马士英
    到达凤阳的当日,张锡钧一行人入住了凤阳内的一处大宅。这个宅子是义惠侯家的,说起这个义惠侯可不普通,这可是当年朱元璋所封爵位中唯一一个不是以军功封爵的,而且爵位比功勋卓著的刘伯温还高。
    朱元璋年幼时天下大灾,父母皆亡,一家子只朱元璋活了下来。父母死后,朱元璋没办法安葬父母,要知道天下虽大却没有一片土地是自己家的,而没有土地就没办法给父母下葬,难不成放着父母亲人的尸首不管不顾,任凭野狗分食么?年幼的朱元璋欲哭无泪,悲痛万分。
    就在这个时候,当地一个刘姓地主出手相助,这个地主就是刘继祖。刘继祖见朱家遭如此大难,朱元璋又年仅十七岁,看在相邻的份上发了善心,拿出自家一块地来帮朱元璋安葬了他的父母亲人。
    可谁都没想到,正是刘继祖这个善举让其后人享用不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回想起了当年往事,他决定好好报答自己这个恩人,可一打听才知道刘继祖此时已经去世了,想到刘继祖对自己的恩德,朱元璋心中很是难受,就此追封了刘继祖为义惠侯,此爵位世袭罔替,只要大明有一日,就保证刘家后人的富贵。
    就此,一个区区乡下地主摇身一变就成了大明顶级勋贵中的一员,封了爵后刘继祖的子孙们并没有搬去京师,而是主动向朱元璋提出刘家愿意在凤阳给朱元璋的父母代代守陵。
    刘家的这个态度让朱元璋更为高兴,狠狠奖赏了刘家,并下旨义惠侯一脉永驻凤阳,替皇家守陵。就这样,刘继祖的义惠侯一代代传了下来,直至今日。
    虽然义惠侯在勋贵中名声不显,而且因为久居凤阳的缘故和其他勋贵很少有来往,但在凤阳义惠侯家却是大名鼎鼎,就算是凤阳守陵太监看见当代义惠侯也要毕恭毕敬呢。
    这一次张锡钧来凤阳自然是要安排合适住处的,听闻此事义惠侯刘临主动就让出了他的一个新宅,举家搬去了自己的老宅,张锡钧得知后表示这不合适,可在城中迎接张锡钧的刘临却笑着说这是应当做的,区区宅子算得了什么,张锡钧可是代表皇帝的钦差,这一次来凤阳又是代替皇帝祭祖,别说一个宅子了,就算两个三个宅子,只要他有能力也会尽全力去做。
    义惠侯不愧是义惠侯,刘继祖的后人和刘继祖一样实在,这让张锡钧很是感慨。
    推辞不过,张锡钧只能带人搬进了刘临的宅子,并同刘临叙了一番话,代表朝廷赞誉了义惠侯这两百多年来为皇家守陵的功劳,并告知刘临等他回京后一定会在皇帝面前多说义惠侯的善举,这让刘临很是高兴,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当天晚上,就在住处刘临同李骥千等人为张锡钧接风洗尘,众人宾客皆欢,气氛良好。
    等第二日,张锡钧休息了半日,午后时分刚用完午餐,正在书房喝茶看书呢,就有下人来报,说是同知马士英前来求见。
    听闻马士英来了,张锡钧让人请马士英去客堂稍候,他起身随后就过去。
    等张锡钧到了客堂,马士英已等着了,听到脚步声抬头见张锡钧迈步进来,马士英连忙站起向张锡钧行礼问候。
    “马大人不必客气,请坐。”张锡钧笑着摆手道,让马士英坐下说话,自己坐在了上首主位。
    “大人,关于皇陵祭祀一事由下官协助大人办理,为此下官做了些安排,也不知是否有遗漏,还请大人过目。”马士英恭恭敬敬地把准备好的几张纸递了上去,随后有些忐忑地等着张锡钧发话。
    张锡钧接过后细看,看了几眼就微微点头,马士英是用了心的,他这几张纸里不仅把整个流程安排的明明白白,还准备了诸多祭祀所用之物,就连皇陵看守太监那边的沟通也提前做好了。
    李骥千是凤阳知府,是凤阳府的一把手,按理说这一次祭祀应该是由李骥千陪同才是,不过李骥千的事太多,尤其是现在刚刚过完年,衙门内外大小事都要他来处置,所以昨天晚上的接风宴上,李骥千提议由马士英来做协调,等正式祭祀当日他再亲自陪同前往皇陵,这个请求张锡钧答应了,毕竟马士英作为同知是二把手,具体的事由二把手负责也很合理。
    可没想到马士英的动作这么快,仅仅一夜时间就把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甚至连一些张锡钧都没想到的细节马士英也提前想到了,并且写成了文字递到了张锡钧的手里。
    看着这些内容,张锡钧对马士英的工作效率很是赞赏,相比年纪已大的李骥千,正在壮年的马士英更让张锡钧多了几分欣赏。
    “准备的不错,看来你是用心了的。”“这是下官的职责,时间有些紧,下官匆忙之下也无法确保是否有纰漏,如大人哪里觉得不妥可告知下官,下官也好提前调整。”马士英不亢不卑回答道。
    张锡钧微微点头,把那些纸放到一旁,说自己稍后再细看,等明日确定是否有纰漏。反正离祭祀还有几日,目前还不是太急,马士英自己也可以仔细审核一下,看看有没有其他需要补充的,到时候再商议也不迟。
    马士英连连称是,说自己一定回去后再审核几次,确保一切无误,说完这些后,马士英正琢磨着要不要问张锡钧是否在祭祀前提前去一趟皇陵,看看实地情况时,张锡钧却先开了口。
    “本官记得你之前曾是山西阳和道副使,还当过右佥都御史并巡抚宣府?”
    “大人好记性。”马士英有些惭愧道:“其实早些年下官在京师为官,还有幸见过大人一面。”
    “哦,居然还有这事,本官却不记得,哪年的事?在哪里见的?”张锡钧一愣,当即笑问。
    马士英回答了张锡钧的话,听了马士英的解释张锡钧这才想起似乎有这个事,那还是天启朝的时候,当年张锡钧和魏忠贤手下的几个官员聚会,那天人不少,的确有一个户部小官在。
    那时候的马士英还不是右佥都御史呢,只是一个区区户部郎中,因为官职低他坐的远,两人只是在宴会上见了一面,连交谈也没几句,如果不是马士英今日提前,张锡钧早就忘记了。
    说到好些年的往事,再加上曾经的见面,张锡钧和马士英的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许多。顺着这件事聊起了当年京师的一些过往,还有双方各自相识的人,聊了一会儿,张锡钧不由得问起马士英,怎么这么多年蹉跎下来反而官越做越小了呢?早在崇祯五年他就是右佥都御史了,可现在却成了一个区区凤阳府的同知,这是什么情况?
    听张锡钧这么问,马士英显得有些尴尬,苦笑着告知了情况。
    原来马士英本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万历四十七年进士中出了好些人物,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当年的蓟辽督师袁崇焕了。除去袁崇焕外,还有孙传庭、姜曰广等人,可谓人才济济。
    但这些人中,马士英却是仕途不畅,或者说他一开始的仕途还是很不错的,中了进士二甲第十九名后,先入户部观政,过了没多久,十月就授南户部广东司主事。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6.9*書吧看!
    天启三年马士英升户部陕西司郎中,天启四年升严州知府,旋调为河南知府。如果不出意外马士英用不了多久就能调回京师,然后再进六部任职,几年后不管是外放还是继续在京,官职都不会低。
    可谁想到天启七年,马士英的父亲马明卿去世,马士英丁忧回家。而他这一次丁忧虽然仕途中断,但却避开了之后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皇帝登基后对阉党的清算。
    等到崇祯二年,马士英丁忧过后起复,走门路补了个大同知府,后升山西阳和道副使。崇祯五年马士英再升右佥都御史,朝廷让他巡抚宣府。可就这个时候,马士英的仕途急转而下,倒霉的事来了。
    因为马士英在巡抚宣府到任仅仅一个月就卷入了一场公帑案中,因为当时的镇守太监王坤贪污公帑,并且以惯例为由送了刚到任的巡抚马士英一笔银子,马士英根本不知怎么回事,以为只是常例银就把这笔银子给收了下来,但没想前脚收下后脚就被人揭发了,直接一本弹劾到了崇祯皇帝面前,倒霉的马士英被直接革职,非但官当不成,还成了贪污的典型。
    革职之后,马士英就去了南京,在南京蹉跎了几年,后因为同科好友阮大铖的帮忙推荐这才有重新起复的机会,但要官复原职是不可能了,费了好大劲这才捞了个凤阳同知的官职,兜兜转转近近二十年,别人的官越当越大,比如孙传庭现在已是陕甘总督,封疆大吏,可同科的马士英的官却越当越小,也实在是无奈。
    听了马士英的这番解释,张锡钧对这个倒霉蛋也是有了几分同期,当年公帑一案他知道,其实这个案子根本不是针对的马士英,而是东林党和浙党、楚党之间的争斗造成,马士英仅仅只是运气不好卷入其中,稀里糊涂就成了替罪羊。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最后也没把马士英怎么样,更没对他穷追猛打,要不然他哪里只是丢官这么简单?更不用说之后在南京还有起复的机会了,要不然早就被人弄死了,说不定现在坟头草都老高了呢。
    所以这个事也只能如此,怪就怪他当时运气不好吧,谁让这么巧就碰上了呢,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如此倒霉,时也命也。
    (本章完)


同类推荐: 白昼焰火(熟男女性爱日常,女出轨,高H)断奶(骨科 1v1)征服男校可行性分析(GB)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型月,开局投靠狮子王出轨后她被年下包围了(nph)从结束开始红楼之剑天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