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一曲书吧
首页初唐:砥砺前行 第496章 过多的巧合就不是巧合

第496章 过多的巧合就不是巧合

    第496章 过多的巧合就不是巧合
    陈宅后院。
    李红清在教镜镜练剑,萧妙宸在一旁煮着茶水,陈青兕悠哉的坐在一旁,听着浅言说着时下最流行的八卦。
    小日子别说有多悠哉。
    “今天可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八卦是人类的天性。
    绝大多数的人都爱听,浅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她闲来无事就会跟,家中的采买婆子,做饭大妈聊天,从她们那里了解京中最流行的谈资,然后分享出来。
    了解京中的风气动向,问浅言准没错。
    陈青兕一直忙于兵部的调度,对于狄仁杰的事情都是从浅言嘴里听来的。
    狄仁杰这两个多月的表现用一句话来形容,天生的主角命。
    哪怕因为自己的出现,大剧本早已经改了,狄仁杰的能力性格,还有为人处世的标准,让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着主角一般的待遇。
    狄仁杰在御史台整理累积的旧案,他入手第一案子就轰动了长安,揪出了乾封元年这一届科举舞弊案。
    科举自诞生开始,就充斥着暗箱操作。
    比如隋朝的科举,跟汉朝的察举制就没有什么两样,考生必须得到举荐才有资格参加,而有举荐资格的官员也就那么一小撮人。
    这是啥?明摆着给朝中贵族福利,给他们后代子侄晋升的资格。
    唐朝这个前中期的科举也好不到哪里去。
    确实科举在唐朝初年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允许天下所有学子自荐考试。但整体的科举氛围充斥着交易内幕,行卷成风。
    学子投牒自进,拿着自己的文章拜会主考官,希望得到一个好排位。
    那些权贵更是在考前就定下了三甲所属……
    便如王维。无可否认,王维是一位不输于李白的才子,但他状元的身份,还真就走了玉真公主的后门。
    在那个阶段不通过关系,根本别想考上进士及第。
    直到唐中后期,寒门开始崛起,科举行卷内定之风,这才有所好转。
    宋明清三朝对于科举舞弊极其重视,抓得也尤为严格,但舞弊的情况依旧时常发生……
    所以科举就不存在完全的公平。
    但话说回来,陈青兕主持的改革,应该可以说是最公正的一次了。
    毕竟他得李治全力支持,又将宋朝的各种制度搬到了这个时代。
    全新的制度补全了这个时代科举存在于表面上的漏洞,并不是说陈青兕采用的制度是完美的,这世上就不存在真正完美的制度,只要是人定的规则制度就有破绽可言。只是陈青兕拿出了跨时代的东西,又没有给世人多余的时间去琢磨去寻找漏洞。
    这才导致了相对的公允。
    随着科举改制的所有细节让世人所知,立刻就会有人研究琢磨,从而寻找破绽。
    陈青兕之后的第二届改制科举就出现了小问题,不过无伤大雅。
    越到后面,制度被研究的越透彻,各种问题积少成多,就会再次促进科举制度的改革。
    到了乾封元年这一届的春闱科举,就出现了大问题。
    现在的科举制度似乎了代考环节,借此漏洞,以代考的方式获得进士,或是进士出身,从而获得晋升的资格。
    李治喜欢提拔进士,这已经是公认的事情。
    给事中闾丘欢想让自己的小儿子入仕途,他常伴李治身侧,知未来官吏,有进士身份,晋升速度会快人一筹。于是,安排人为自己的小儿子代考,中了进士之后,再举荐仕官。
    此事不知为何被他人所知,匿名举报,告到了御史台。
    许敬宗与闾丘欢关系极好,便将此事压下了,定为诬告,就此结案。
    狄仁杰眼光是何等毒辣,在查阅卷宗的时候,嗅出了猫腻,将案子重提,一举解开了代考之风的内幕。
    李治闻之龙颜大怒,将涉事人员一并除去。
    这个案子对于狄仁杰来说已经算是大案了,过程并没有说的如此顺利。
    狄仁杰在决定翻案的时候就遇到了各种阻碍,他利用自己的才智与坚持,成功破案,将涉事之人绳之以法。
    此案让狄仁杰名声鹊起……
    陈青兕一开始是担心狄仁杰处理不了御史台的事情,毕竟御史台不是大理寺。
    历史上狄仁杰任大理寺丞,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无一人冤诉,这能力惊世骇俗。但这些案件即便再难,断案的对象也是百姓,身为大理寺丞的他是有一定身份地位优势。而御史台的案件的对象是官,能够成为旧案,或者藏匿在完结案子中的案件,这背后都有一定的力量。
    这力量狄仁杰未必当得起……
    所以陈青兕一直让人关注狄仁杰,必要时自己出面保一保。
    但狄仁杰用事实证明,他不需要任何人关照。
    狄仁杰的情商太高,且在跟随父亲四处为官的时候,耳濡目染,深谙为官之道,上懂得与上司打好关系,下懂得收拢人心,在处理案子上也懂得适可而止。
    这次的舞弊案真要细究起来,御史大夫吏李安期还有许敬宗都脱不了关系。
    狄仁杰真要咬着他们不放,陈青兕都不见得保得住他。
    狄仁杰并没有深入过问包庇之罪,只是将科举代考涉案的人员一网打尽。
    为此许敬宗还宴请了狄仁杰,表示对他的欣赏。
    许敬宗自然不怕狄仁杰,但他半个脚即将踏进棺材,最是惜名的时候,狄仁杰的适可而止,让他免去一场风波,自是要表现一下。
    李治惜才,也破例接见了狄仁杰。
    狄仁杰在李治面前并没有贪功,而是将自己的功劳分给了上司,让李安期、御史中丞方汝恭都受他的情。
    如此一来,原本狄仁杰本该因案子得罪许敬宗、李安期,都反过来欣赏这位下属。
    方汝恭原本担心狄仁杰惹事,给自己添麻烦,并不喜欢这个下属,甚至已经决定冷漠他。但经过此事,方汝恭放下成见,与之试探性的往来,为他才学所震撼,与之平辈论教。
    只是一个案子,狄仁杰便在御史台立住了脚跟,说他不是拿着主角的剧本,陈青兕都有些不信。也因此事,陈青兕不再管狄仁杰了,将心思放在了兵部的调度上,只是通过浅言的八卦来了解狄仁杰干了什么事情。
    浅言笑道:“今日倒没有什么稀奇的事情……”
    陈青兕奇道:“昨日不是还说,狄仁杰断案如神,定能勘破司仆少卿蔺仁基企图谋害并州司马李孝廉一案,怎没有稀奇的事情?”
    司仆少卿蔺仁基企图谋害并州司马李孝廉一案是一个半月前的案子,因为狄仁杰表现的太出色,又得到了许敬宗、李安期的欣赏,方汝恭也与之交好,已经能够接手新案子了。
    蔺仁基曾是并州长史,在并州是第一把手,而李孝廉是并州司马,并州的第二把手。
    并州所辖太原,那是李唐的龙兴之地,并州长史、司马地位极高,两人同在并州都督府任职,并没有通力合作,而是因各种情况,势同水火,相互拉扯后腿,几败国事。
    直至半年前,蔺仁基调往长安任职,这才不再相见。不想蔺仁基离开不久,李孝廉便受贼人袭击,险些身死。
    一切矛头都指向蔺仁基,蔺仁基并不认罪,一直喊冤。
    萧妙宸在一旁窃笑:“浅丫头这是替郎君鸣不平呢。”
    陈青兕更是奇怪,问道:“怎么跟我扯上关系了?”
    萧妙宸道:“浅丫头念叨快一天了,说狄仁杰何德何能,能与郎君相提并论?”
    见陈青兕更加迷茫,她继续道:“狄侍御史已经抓到了真凶,替蔺仁基洗涮了冤屈。蔺仁基对狄仁杰甚为感恩,赞他‘狄公之贤,北斗以南,唯二而已’……”
    陈青兕咋巴着眼睛,这话怎么听的怎么别扭,不应该是“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后世还以为这话衍生出一个词语叫“斗南一人”比喻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
    这唯二?
    听着就怪怪的?
    “这唯二,另一人说的是自己?”
    陈青兕明白了。
    浅言道:“自然是的,你说冤不冤,蔺仁基夸狄仁杰就夸呗,还将郎主牵扯进来……”在她眼中自家郎主是最厉害的,狄仁杰怎么能与之相比?
    陈青兕大大咧咧的挥了挥手道:“不气不气,不争这虚名。”
    陈青兕品着茶,看着李红清与镜镜的对练,心情舒畅。
    狄仁杰的名气越大,他在揪老鼠的时候,效应就更轰动。
    如果真是李义府,那可就是有唐以来,第一大案了。
    就是不知道,巂州那边到底是什么消息。
    陈青兕又等了一个月,终于等到了巂州的消息。
    “郎主,让你猜中了,李义府坟里埋的可能真不是李义府。”
    陈青兕皱眉问道:“可能?不能确定吗?”
    这个可能,让他有些难受。
    周奎摇头道:“无法确定,时间太久了。我们请的仵作是西院娘子介绍的,是远近闻名的仵作,他说如果对方诈死,有八成可能。”
    西院娘子就是李红清。
    陈青兕娶二妻无分大小,但两个都叫大娘子又有些不合适,叫二娘子也不合适。
    正好两人一人住东院,一人住西院,就叫东院娘子、西院娘子。
    周奎这些年在长安结交了不少好友,为陈青兕所用,但善于验尸的却没有,临时临急又寻不得可靠的仵作……
    这仵作乃贱业,不出名的未必靠谱,出名的也不可信。
    陈青兕、周奎大感头痛,李红清得知后给他介绍了一个,她早年跟着虬鬤客行走江湖,认识不少混迹市井江湖的异人,叫桑栋华。
    陈青兕问道:“怎么说?”
    “桑仵作说依照道理而言,一般人入葬,会选择一处干燥之地,然后封碑之前,在里面点燃烛火,防止尸身过早腐烂或是给虫蚁咬食用。李义府的墓穴虽在干燥之地,但入葬封碑的时候,却有些偷工减料,以至于尸身过早腐烂,仅余白骨。”
    “从白骨分析判断,死者确实与李义府一般高,年岁也是相当,死亡时间,间隔不大。不过白骨的两根脚趾粗大,应是常年奔走之人。巂州多山,山中猎户多半如此。当然他不排除李义府也是如此,也有可能怕有人真的掘墓,有意让尸身腐化……”
    “脚掌骨是疑点之一,偷工减料是其二。以李义府的家财,在丧葬方面,不应该如此小气的。当然,桑仵作也说了,不排除是有人作怪。只是连着两处疑点,多半能证明一些东西。”
    陈青兕微微颔首。
    有些遗憾,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这件事情太大了,如果不做足准备,就算李义府豁得出去,武皇后都未必敢。
    陈青兕甚至觉得李义府可能跟金大侠那本《倚天屠龙记》里的光明右使范遥一样,自毁容貌,甚至嗓音都变了,完完全全成为另外一个人。
    就算李义府站在他面前,他都未必认得出来。
    不然就凭他昔年在长安的威望,怎么敢入长安?
    正如桑仵作说的那样,一处疑点,两处疑点,就能证明一些东西。
    现在尽管无任何证据,可所有问题的矛头都指向李义府,这绝对不是巧合。
    这世上不存在那么多的巧合。
    陈青兕重新整理了有用的信息,说道:“你安排人去诬告李崇德,将狄仁杰的目标转移到李崇德的身上。让他去查,李崇德身上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另外继续与崔詧打好关系,继续潜伏。”
    陈青兕手中有两个线索,一个是李崇德,他是核心人物,只要攻破他,必然能够揪出李义府。
    至于崔詧,他是边缘的小人物,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小人物。
    崔詧情况特殊,给自己的夫人压的太惨,性格都有些扭曲,这种人不说一无是处,却也上不得台面。
    可偏偏武皇后拉拢这样的人,就是一件怪事,他身上一定有某种有利可图的未知缘故。
    一静一动,双管齐下。
    陈青兕不方便去查,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查,打赢大食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件事只能交给狄仁杰。
    “怀英,莫要让我失望!”
    (本章完)


同类推荐: 白昼焰火(熟男女性爱日常,女出轨,高H)断奶(骨科 1v1)征服男校可行性分析(GB)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七零:为活命我强吻了最疯反派拜托,我和老婆契合百分慕容复拉我爹造反?反手点举报!从女王降临开始崩坏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