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一曲书吧
首页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222.第222章 颠覆诸王的三观!王朝更迭乃是

222.第222章 颠覆诸王的三观!王朝更迭乃是

    第222章 颠覆诸王的三观!王朝更迭乃是气候变化的产物!
    陈寒继续讲。
    “到后汉之初,天气依旧趋于寒冷,有几次冬天严寒,晚春,国都洛阳还降霜降雪,冻死不少穷苦人民。
    唐时虞世南在《北堂书钞·卷七八》中云:鲁国当春,霜陨杀物;另《后汉书·袁安传》有:时大雪积地丈余的记录。”
    众王听后皆是瞠目结舌。
    丈余得是多少雪?
    “后汉前期也曾有过稍微的和暖时期,当时的文学大家张衡曾著《南都赋》,赋中有“穰橙邓橘”之句,表明河南南部橘和柑尚十分普遍,这便是后汉有过温暖期的证明。
    然而这一时期的和暖,并没有给当时的天下带来暖湿气候,而是出现了气候震荡。
    譬如《后汉书·明帝纪》则记载了一个奇怪现象——京师冬无宿雪,春不燠沐;意思是说,冬天相对温暖,春天却寒冷干燥。
    之后的汉章帝、汉平帝气候相对平静,然气温已经较之前低不少,尤其是春夏的气温不高,这一点在《后汉书·鲁恭传》有记载——自三月以来,阴寒不暖,物当化变而不被和气。
    《后汉书·韦彪传》也有记载:盛夏多寒……当暑而寒……
    气候震荡尤其表现在汉和帝去世后,汉殇帝时期,由于冬春干旱,降水主要集中在夏末、秋初两季,水灾频发。
    记录在《后汉书·五行志》当中有一显著事件:殇帝延平元年五月,郡国三十七大水伤稼;
    《后汉书·五行志》记载:六月丁未,太常尹勤为司空,郡国三十七雨水。
    这是一场持续了两个月的大雨,给当时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汉殇帝在延平元年八月份就去世,即位的是汉安帝,而在同一年的九月份,刚刚停雨两个月的大汉天下,又迎来一场规模更加空前的大雨。
    这场灾害东到沿海州郡,南到淮河一线,全部受灾。
    《后汉书·安帝纪》记载:九月……六州大水;《后汉书·五行志》记载:六州,河(黄河)、济、渭、雒、淯水长盛,泛溢伤秋稼。
    这次灾情一直持续到了十月份。
    《后汉书·安帝纪》记载:冬十月,四州大水,雨雹。
    随后过去一年,由于持续的气候震荡,气温走低,陆续又发生了水灾过后旱灾、风灾等灾害,譬如《后汉书·五行志》记载:永初元年,郡国八旱。
    连续的水灾、旱灾、风灾过后,粮食产量锐减,在第二年,就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当时的记录是这样的,《后汉书·安帝纪》记载:时州郡大饥,米石二千,人相食,老弱相弃道路。”
    湘王朱柏看到资料,听着陈寒的讲课,十分的感慨:“这鬼天气,不是水灾就是大旱的,生活在那时候的百姓真是造孽啊!”
    齐王也是感慨:“可不是!这种景况也就百姓是最惨的!”
    听到这里的朱元璋是最有感触的。
    当年他的家乡可不就是如此?
    先是洪涝灾害,接着就是瘟疫来临,然后又是干旱少雨,粮食长不出来,天下百姓死伤无数,自己的父母姊妹也相继饿死。
    人伦惨剧,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那几行文字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对老天爷的泣血控诉。
    陈寒脸上的表情也是十分的悲痛。
    但他还是继续讲着:“安帝之后,来到桓帝灵帝时期,气温越发地走低,甚至有了冻死竹子、柏树的记录,譬如《后汉书·桓帝纪》记载:冬十二月,洛城傍,竹柏枯伤。
    在黄巾起义的前一年,也就是灵帝时期,在《后汉书·五行志》记载:灵帝光和六年冬,大寒,北海东莱琅琊,井中冰厚尺余。
    这些证据都充分说明,后汉进入了气候多变且整体偏寒的状态。”
    听完了后汉的各种灾害之后,诸王们现在对陈寒要讲的那些事情的脉络是越发的清晰。
    陈寒的课程甚至颠覆了他们之前的知识。
    曾经的他们也很天真地认为。
    王朝的更迭,就是因为皇帝的不作为,或者是昏庸无能。
    但听完了后汉临近灭亡时,发生的那些因为气候引发的天灾后,他们陷入了沉思。
    哗啦一声。
    陈寒没有给他们太多的思考时间,翻动了资料。
    然后说道:“接下来就是后汉末期、三国时期以及南北朝的变化。
    唐,李德裕在《瑞桔赋·序》中言:“昔汉武致石榴于异国,灵根遐布,……魏武植株于铜雀,华实莫就”云云。
    曹操儿子曹丕,在黄初六年到淮河广陵视察士兵演练,由于严寒,淮河忽然冻结,演练不得不停止。
    这件事记录在《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黄初六年,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南北朝。
    那时异族南下入侵,胡汉相争,混乱不堪。
    《齐民要术》一书成书于南北朝,为贾思勰所著,其人生于山东,他的书是记载黄河以北的农业实践。
    根据这本书记载,黄河以北地区,三月杏盛开,四月初旬枣树开始生叶,桑凋谢,较之之前晚了将近一月。”
    陈寒说完,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茶。
    “南北朝混乱之后,华夏大地又迎来了和暖时期,隋唐赶上了好时候。
    有记载唐高宗永徽元年、总章二年、仪凤三年,这三年京师长安无雪。
    唐玄宗时期皇宫中开始有梅树生长。
    唐时曹邺《梅妃传》记载:妃子江采苹因其所居种满梅,所以称为梅妃。
    诗人元稹在《和乐天秋题曲江》,就谈到曲江的梅,诗云:“十载定交契,七年镇相随。长安最多处,正是曲江池。梅杏春尚小,菱荷秋亦衰。”
    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八说,天宝十年秋,宫内有几株柑桔结实一百五十颗,味与江南蜀道进贡柑桔一样。
    唐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时代,动乱时代没有什么气候资料可以做为依据。
    但通过旁证可得出当时的气候情况。
    宋初诗人林逋隐居杭州以咏梅诗而得名。
    梅因其一年中开最早,被推为中之魁首。
    但到宋真宗景德二年,北方已不知有梅树。
    梅树只能在长安和洛阳皇家园中,及富家的私人培养园中生存。
    诗人苏轼在他的诗中,哀叹梅在关中消失。
    他在咏杏诗有云:“关中幸无梅,赖汝充鼎和。”
    同时代的王安石嘲笑北方人常误认梅为杏,他的咏红梅诗有“北人初未识,浑作杏看。”之句。
    而元朝的陆友仁在《砚北杂志》记载:宋政和元年,江苏、浙江之间占地广阔的太湖,不但全部结冰,且冰的坚实足可通车。
    这是太湖被冻上的第一次记载。”
    朱元璋都惊呆了。
    这是他第一次在这次的课堂上表现出如此吃惊。
    因为他对江苏、浙江那一带,特别是太湖很熟悉。
    毕竟当年为了平定张士诚没少在那边打仗,也知道那边的情况。
    太湖这么有名气,当然是知道的。
    他站了起来,看着陈寒的课件,惊讶地问道:“太湖也给冻上了?那可是占地极为广阔的大湖。”
    陈寒回道:“老爷子,冻上了,而且是全部冻上了,冷吧!”
    朱元璋吃惊不小:“这也太冷了!”
    陈寒解释:“当时可不止太湖被冻上了,寒冷天气更是把太湖洞庭山出了名的柑橘全部冻死。
    在京师杭州,降雪不仅比平常频繁,而且延到暮春。”
    嘶!!
    楚王愣了半天。
    现在楚地的冬天也冷。
    难道大明也和那时候一样的寒冷?
    陈寒继续指着课件说道:“前宋末期,气候加剧转寒,金人由东北侵入北方代替了辽人,占据淮河和秦岭以北地方,以现在的北平为都城。”
    燕王朱棣听了很是不舒服。
    那里是他的封地,但也是异族女真人和蒙古人的都城。
    陈寒看向了所有人,然后缓缓说道:“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后宋一直到前元,寒潮一直都在持续影响,甚至到了至元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想老爷子您应该非常的清楚。
    洪涝灾害、瘟疫、干旱、蝗虫过境,持续不断,甚至就没有停过。
    这一切都是气温持续下降的证明。
    老爷子我这么说,对吗?”
    陈寒最后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此时的脸色已经非常的不好看。
    坐在座位上更是如坐针毡。
    正如陈寒所说,当年的情况就是如此。
    气候不是忽然变化的,而是持续慢慢的降温。
    朱元璋作为过来人非常的清楚这一点。
    所以他才会觉得陈寒说的这些十分的可怕。
    难怪陈寒会说这是屠龙术。
    因为掌握了这一套资料的人,便能清晰明了地看到,王朝更迭是怎么回事。
    也能很容易地预测到下一个灾难的发生。
    这很可怕。
    如果不是知道陈寒来自后世,他现在掌握的所有秘密都不会对大明造成伤害。
    朱元璋真的会发疯。
    而太子朱标听得也是胆战心惊。
    这完全颠覆了儒家们所说的,朝代的覆灭就是因为皇帝无能。
    甚至也不是儒家说的,因为皇帝无能,老天爷降下灾害。
    其实这就是陈寒说的,一切都是气候变冷导致。
    其他的王爷,一个个都不傻。
    除了那些年纪小一点的听的是云山雾罩之外。
    剩下的王爷,已经知道陈寒要讲的是什么。
    陈寒却没有闭上嘴,而是再次翻开了一张纸。
    那张纸上画着的就是著名的竺可桢曲线。
    那是上下五千年来华夏大地的气候变化图。
    陈寒只是改了一点,改成了燕王朱棣他们也能看懂的模样。
    他指着那张图,以及上面标注的图文,用一种悲凉的语气说道:
    “我刚才用了那么长的时间来跟你们讲述,气候变冷的证据,其实就是要让你们明白这幅图所表达的东西。
    我现在就要一点一点来剖析给你们听。
    先从先秦时代开始。
    处于温暖期的夏、商、前周,国家稳定,国运长久。
    但到了周幽王时期,气候突然恶化转冷,导致粮食锐减,周朝无力供养北方将士,从而力量薄弱。
    此时的犬戎所在的草原遭遇寒潮,草场退化,牛羊死亡,犬戎部落为了生存南下劫掠。
    于是在内忧外困之下,前周灭亡。”
    陈寒讲完了这段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陈寒的那幅图。
    在前周两个字上面的那条代表温度的线条,果然是显示下降的。
    而结合刚才陈寒所讲,周朝在前周末期,就显示了温度下降的迹象,他们相信了陈寒的说法。
    接着陈寒讲道:“而从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确切地说是前汉,近八百年的时间,气温一直比较高,所以就出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国征伐不断的局面。
    须知打仗打的就是钱粮,能够支撑如此长期的战争,当时的粮食产量肯定是比现在要强。
    而秦、前汉之所以能出现盛世,甚至汉武帝更是能够让中原地带的百姓养马,最后击败强盛的匈奴。
    也是因为温暖的气候,足以支撑当时的粮食消耗。
    才能开创无比辉煌的盛世。”
    然后陈寒指着东汉所在那片:“从前汉末年随着气候寒冷、灾害不断,粮食锐减,元、平、哀、成时期,国家昏乱,时局动荡,于是出现了王莽篡位。
    后汉前期温暖,过了段安稳日子。
    到了安帝开始,气温持续下降,水灾、旱灾、风灾轮回肆虐天下。
    桓灵二帝时期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于是黄巾起义,董卓作乱,天下大乱,诸侯并起。
    北方游牧民族乌丸、鲜卑、羌族再次因草场因严寒不长草而南下劫掠。
    后汉灭亡,天下大乱,南北朝时期更是胡人肆虐北方。”
    陈寒一口气说完,指着隋唐时期的曲线:“到了隋唐之时,持续将近五百年的寒潮结束,大唐盛世出现。
    一样的道理。
    气候温暖,粮食产量提高。
    朝廷能养兵马,于是横扫北方的突厥游牧民族。
    然而好运气都被唐朝占据,将近三百年的温暖期过后,寒潮再次来袭。
    唐灭之后,气候寒冷,五代十国混战,北方契丹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草场,南下劫掠,建立契丹,在之后是大辽;西北的党项族建立西夏。
    气候持续寒冷,到了前宋末期,辽东女真人崛起,灭掉了辽,建立金朝。
    金朝灭掉前宋,将生活区更往南靠,说明北方更冷了。
    接着就是蒙古帝国崛起,横扫了中原。
    然后又是一个轮回,一百年后,气候更加恶劣,元末大乱,我大明就此建立!
    综合这张图和我刚才所讲的证据可以得出。
    强盛的王朝,只出现在温暖期;
    而混乱的王朝,则出现在寒冷期。
    还是那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为以农业立国的历代朝廷,地里不长粮食,换神仙来当皇帝,国运也长不了。
    诸位,伱们现在还相信,王朝的更迭主要责任是皇帝昏庸腐败无能吗?”
    ……
    (本章完)


同类推荐: 我妻如奴魔欲(更新至238章)夫妻日记我的爆乳巨臀专用肉便器恶人传皇嫂(H·强取豪夺)快穿之娇花难养重生之母女调教(未删节完本+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