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一曲书吧
首页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201.第200章 来自老父亲的公开声明

201.第200章 来自老父亲的公开声明

    第200章 来自老父亲的公开声明
    经过主播详细说明的缘由,张居正也终于明白君臣之间存在的嫌隙。
    他之前一直把师生关系放在君臣关系前面,总是以一副严师的面孔呈现在小皇帝面前。
    这才导致他忽略了小皇帝内心的感受,最终酿成大祸。
    现在经过主播的提醒,他已经明白该怎么做了。
    他此时此刻已经转变好了思想,始终要把君臣之道放在心中,给予小皇帝应有的尊敬。
    其次就是严师的身份也不再适合,小皇帝明显已经不喜欢,要转变成慈师的形象,时刻给予小皇帝应有的关怀。
    唯有如此,才能让小皇帝感受到他的慈爱,避免悲剧重蹈覆辙。
    张居正:陛下,等会直播结束后,臣陪你练习自行车。
    小万历:张……张先生……一言为定……
    小万历激动不已,一双乌黑的大眼珠子异常明亮,小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张先生以前对他一直都很严厉,动辄训斥,让他对张先生又怨又敬。
    现在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他的好日子要来了。
    这一刻,他不得不感谢主播。
    要不是现在朝廷财政吃紧,他真想重金打赏主播。
    正因为主播告诉张先生以后会发生的事,这才让张先生一改往日的严厉,对他转变这么大。
    看到小皇帝脸上开心的笑容,张居正这才深刻的明白以前的教育方式错得有多离谱。
    不过好在为时不晚,主播所说的还没有发生,现在还来得及弥补。
    相信经过这一次,他和小皇帝的关系可以融洽,不会再遭到清算。
    搞定了身后事,他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改革,这才是最要紧的。
    原先历史中的改革以失败告终,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小皇帝的清算,但也应该是有其他因素的。
    只要找出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那他相信这一次改革肯定可以成功。
    张居正:主播,我想请问一下,后世认为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身在居中,对改革失败的原因看得不全面,唯有从后世寻找答案。
    毕竟后世距离大明王朝有好几百年,能够更加全面的分析改革的形势,从而找出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苏晨看到张居正提的问题,由于张居正改革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很乐意就这个话题多说几句。
    “张居正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使明朝的财政收入有了很大的改观,社会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垂危的大明王朝赢得了生存的转机。”
    “但是,张居正去世后,在保守派的激烈对抗下,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张居正本人也成为了改革的牺牲品,落得个人亡政息的结局,明朝也继续走向了衰落的道路。”
    “对于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后世学者认为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雍正:大明实亡于万历,更准确的说,张居正改革的失败,标志着大明王朝开始走向灭亡。
    到了万历时期,大明就已经呈现颓势,在走下坡路了。
    张居正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挽救了大明的衰落,让大明走向中兴的道路。
    但好在张居正一死,其一系列改革也偃旗息鼓,这才给了他大清崛起的机会。
    否则要是真按照张居正改革那样搞下去,哪里还有他们满清什么事。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非常感谢万历皇帝和那些反对派大臣,及时扼杀了大明中兴的势头。
    多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此刻深感后悔,现在回想起对张居正死后清算的决定感到深深的懊恼。
    当初张居正病逝后,他为了尽快坐稳皇位,选择拿张居正开刀。
    诚然这其中有对张居正不满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反对派的支持。
    为此,他不惜推翻张居正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可直到一两年后,随着他全面接手朝政,他才更加深刻明白张居正改革的重要性。
    可到了那个时候,他即便是后悔也晚了,再想重启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已经根本不可能了。
    “首先,改革失去了皇帝和太后的支持。”
    “张居正担任万历皇帝时期的内阁首辅,拥有绝对的权力。”
    “同时张居正还是万历皇帝的授业讲师,万历年幼的时候,对张居正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毕恭毕敬。”
    “可是随着万历渐渐长大,尤其是年满十八岁之后,已经可以独立处理朝政,并且想自己亲政。”
    “但是张居正却不肯放权,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仍然紧紧抓住权力,不愿意把朝政大权交给万历。”
    “这让万历对张居正起了疑心,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就难以拔除。”
    “于是万历产生了逆反之心,对于张居正也由以前的敬畏和忌惮转为产生嫌隙和不满。”
    “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真正掌握了权力。”
    “为了恢复帝王的权威,发泄这么久以来压抑在心中的对张居正的不满,也为了取得张居正反对派的支持。”
    “从而对张居正进行了清算,废除了张居正的改革。”
    “随着张居正的身败名裂,所推行的改革也因失去制度支持最终失败。”
    李太后:张先生,却不想是哀家害了你,哀家对不起你。
    一想到张先生最后惨被清算也有她的因素,她不禁流露出懊悔的神情。
    其实,张先生早就有隐退的意愿,只是她一直没有应允。
    毕竟她们母子两人需要有一个依靠,要不然容易被那些大臣欺负。
    她一个弱女子,儿子年纪又那么小,孤儿寡母的震慑不住朝堂。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不让张先生隐退,希望张先生能够留下来帮助她们母子。
    可却没有想到,就是因为她的这个决定,最终导致张先生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张居正:太后千万不要这么说,这其中的过错在臣身上,臣不应该贪念权力,应该早点隐退的。
    虽说他有提出过早些隐退的想法,只是李太后没有应允。
    但最根本的还是他自己舍不得手中的大权,于是半推半就的答应下来了。
    归根结底,原因在他自己,和李太后的强制要求关系不大。
    他已经考虑清楚,等小皇帝长大之后,他必须把手中的权力慢慢交还给皇上。
    哪怕他以慈师的形象得到皇上的信任,也必须这么做。
    “其次,改革没有推动和支持改革的社会基础。”
    “张居正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虽然对于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有好处,但是他的措施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官僚贵族和地主豪绅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也得不到他们的支持。”
    “夺情事件之后,官僚队伍中的一些开明人士也放弃了对张居正的支持。”
    “为了扫除思想障碍,张居正提倡经世实学,反对空谈,禁止讲学和另立学派。”
    “还杀害了当时著名的心学传播者何心隐,整顿了64座书院,并且将这些书院收归国有成为官办书院。”
    “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思想专制,在思想活跃、心学迅速发展的当时是不合时宜的,这些行为引起了信仰心学的读书人和士大夫的反对。”
    何心隐:我不过教书做学问,怎么也能遭受无妄之灾,我招谁惹谁了。
    听到自己被张居正杀害,他顿时忿忿不平。
    他此生的志愿就是传播王阳明的心学,想要让全天下每一个学子都能了解王阳明心学。
    张居正要改革,那是张居正自己的事,和他又没有关系。
    可张居正为了控制全天下读书人的思想,居然丧心病狂的拿他开刀,这是何等的荒谬。
    张居正:我的改革针对的就是这些地主豪绅,他们不搞破坏就已经非常奢求了,哪里还敢奢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他也知道自己的改革缺乏广大的支持者,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毕竟他的改革损害的就是地主豪绅的利益,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很正常。
    至于扫清思想障碍,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毕竟他的改革措施让很多读书人不满意,难免他们聚在一起妄议国政,进行思想管制再正常不过。
    不过有一点让他好奇,这个夺情事件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他的支持者放弃对他的支持。
    看得出来,这应该是一起很严重的政治危机。
    要是能够知道原委的话,说不定可以提前规避这个危机。
    想到这里,他不禁询问起了主播,主播应该对这事比较清楚。
    张居正:主播,这个夺情事件指的是什么?
    “张居正为国事夜以继日地操劳,万历五年,多年未见的老父亲张文明去世。”
    “按照当时大明祖制,朝廷官员的父母过世,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期满起复为官。”
    “张居正的改革才刚刚开始,此时离开必然使得改革功亏一篑。”
    “于是乎,张居正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夺情。”
    “明朝的士大夫忠君尽孝的观念根深蒂固,未能尽孝何来忠君。”
    “正德朝的大学士杨廷和也是一代名辅,收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即刻辞官回家守制。”
    “如此一来,对于张居正的夺情,朝廷官员口诛笔伐。”
    “无论是御史还是六部官员都上疏要张居正辞官回去守孝,给张居正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此时万历还不能亲政,国家大政均需张居正裁决,不想让张居正回家守孝。”
    “最终由万历下诏警告群臣,再议论张居正夺情者,诛无赦,非议才消止。”
    张居正听闻之后,目光有些复杂。
    也难怪原本他的支持者会放弃对他的支持,一切都明了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确实,大明是以孝治天下,对于官员来说更应该遵守。
    按照大明的礼法,官员的父母去世后,官员应该辞官回老家守孝。
    这一刻,他不禁深深为难起来。
    距离他父亲去世的万历五年还有三年时间,到时候他又该如何选择。
    要还是按照历史上的那样夺情,那肯定会有很多他的支持者对他心生不满,至于那些反对派更是不会错过打击他的机会。
    可他要是辞官回老家守孝,那他好不容易刚刚铺开的改革措施恐怕就要功亏一篑。
    这种两难的选择,让他一时颇为头大,不知该如何抉择。
    正在荆州老家的张文明从主播口中得知了自己的死期,心中顿时百感交集。
    他大致也能感觉到自己可能没有多少年可活,可骤然得知还有不到三年时间,多多少少有些伤感。
    不过现在可不是悲伤的时候,他还得帮助儿子解决麻烦。
    不能因为夺情一事,就让他的儿子腹背受敌。
    张文明:老夫是张居正的父亲,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等老夫去世后,老夫不要求张居正回来守孝,张居正好好推行改革拯救大明,就是对老夫最大的守孝。
    正主公开出来说明情况,那些改革的反对派一个个脸色难看。
    好不容易这么好一个打击张居正的机会,就这么被正主轻而易举的化解了。
    张居正不禁会心一笑,刚才艰难的抉择瞬间荡然无存。
    “另外,朝廷对于清丈出来的地主的逃税地,只要把赋税缴清,就承认土地的合法使用权。”
    “而不是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给没有地的农民,所以没有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这样也就很难得到农民的支持。”
    “一条鞭法的实行,虽然减轻了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负担。”
    “但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弱小,没有形成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来支持改革。”
    “改革虽然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但是却损害了多个阶层的利益,所以真心实意支持改革的人很少。”
    “相反,那些被损害了利益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他们在经济、政治上的权力,不断对改革进行阻挠和破坏。”
    张居正:我这也是无奈之举啊!只是让地主缴清逃税地的赋税,就已经引得地主阶级激烈反对了。这要是把地主阶级查出来的逃税地分给农民,恐怕他们非得造反不可。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此事,可稍微一想就放弃了这个胆大包天的想法。
    这要是把地主阶级藏匿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他们还不得拼命啊!
    他的改革措施本就触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能把目前的改革措施推行下去就已经很不错了,再干一些激怒他们的举动只会适得其反。
    他自然是知道支持改革的人不多,但那又怎样,他依旧要强行推行改革。
    在他提出改革措施之前,他就已经预料到这种情况。
    但他不在乎,为了挽救大明的颓势,再大的阻扰也不能熄灭他推行改革的决心。
    “最后,张居正本人的性格、做事风格和用人失误与他身后的悲剧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居正是一个在生活上穷奢极欲的人,每次出行排场很大。”
    “张居正在朝廷中一向是倡导节俭,一再以国库空虚为理由要求万历皇帝和李太后节俭开支。”
    “但是他只会要求别人,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注定是得不到皇帝支持的。”
    “张居正晚年患病卧床之后,举国为他设坛向神佛祈祷。”
    “这样的待遇在皇室家族里面除了皇帝,都不敢轻易获得。”
    “张居正一介大臣却获得了这样大的殊荣,并不是一件好事,臣子受百姓拥戴太过就会招致皇帝的猜忌。”
    “况且张居正和万历两人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嫌隙,万历皇帝本来就对他不满,这样一来大大触犯了皇帝的威严,两人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
    “在内阁中,张居正独断专行,一切事物都由张居正本人说了算。”
    “即使在他重病居家的时候,也紧紧掌握内阁大权,大事仍然必须交由他裁决。”
    汉昭帝刘弗陵:这张居正好大的权势,都快赶得上霍光了。
    在他看来,张居正一面要求皇帝厉行节俭,一面自己穷奢极欲,这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张居正在重病之后,在全国设置祭坛为自己祈福,这一点做得太过了。
    像这样的待遇也只有皇帝才可以享受,可如今一个大臣却享受和皇帝同等的待遇,这已经不能用狂妄来形容了。
    看到张居正的权势,他就想到了朝堂上的权臣霍光。
    霍光在朝堂上一手遮天,甚至敢于废掉先帝,这份狂妄可比张居正大得多。
    正如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权势不满,他同样也对霍光的权势不满。
    他希望霍光看了张居正悲惨的结局可以收敛一些,不要一再挑衅他的权威。
    否则,他大概率也会和万历皇帝一样,在霍光死后进行大规模清算。
    “此外,张居正还闭塞言路,特别不愿意听取其他官员的不同意见,对政敌和意见不同的官员采取打击压制的方法。”
    “这样一来,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就难以及时解决,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也难以及时更正。”
    “等张居正自己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积弊已深、回天乏力了。”
    “张居正还喜欢被人吹捧,所以有的官员为了讨好张居正,极尽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事来得到他的重用。”
    “有阿谀奉承的官员夸赞张居正能与古时候的贤臣相媲美,这也就罢了。”
    “但有人夸赞张居正堪比尧舜禹,关键张居正也坦然接受了,这就有些过了。”
    “毕竟君臣有别,这样让皇帝怎么想?势必会加深皇上心中的怨气和忌惮。”
    王安石:好家伙,这个张居正的脸皮不是一般的厚,居然能够坦然接受堪比尧舜禹的夸赞,这一点上老夫自愧不如。
    同样都是改革家,他和张居正的性情差异巨大,这点着实让他费解。
    他作为宰相,主导变法,自然也有很多官员阿谀奉承,想要得到他的重用。
    但对于这样溜须拍马的人,他深知一旦重用这样卑劣的人,只会对他的变法事业造成阻碍。
    所以但凡有官员想通过旁门左道走捷径,他是不可能重用的。
    可这个张居正居然非常享受别人的阿谀奉承,更关键的是居然还要重用这样的溜须拍马之徒。
    他是完全看不懂的,明明改革正是需要大量人才的时候,可张居正偏偏任用一些无耻之徒。
    这一刻,他多多少少有些明白张居正改革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
    改革措施需要下面的官员去推行,这些改革派的官员都出了问题,改革怎么可能成功呢!
    “张居正还败坏科举制度,帮助自己的儿子在科举考试中作弊。”
    “万历五年由皇帝亲自出面,在廷试中用了调包计,把他的二儿子从二甲第二名升到一甲第二名。”
    “这让本来应该获取高级官位的人才居于人下,却让才不配位的人成为榜眼。”
    “而且其他大臣也纷纷效仿张居正,为自己的儿子竞相盗取功名。”
    “达官贵族子弟竞相舞弊,朝堂来来去去就被那么几家人把持。”
    “寒门子弟再努力读书也只是为他人作嫁衣,成为别人平步青云的阶梯。”
    “这大大败坏了科举制度,在士大夫中起了很坏的影响,对明代政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加速了大明帝国的衰亡。”
    朱元璋:哼!还敢在科举考试中徇私舞弊,这要是发生在咱的朝代,非得把伱扒皮充草不可。
    他对张居正的看法非常复杂,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对方。
    张居正的一系列改革确实帮助了大明,让大明江山社稷起死回生。
    可这也不能掩盖张居正犯下的过错,甚至可以说是灭九族的大罪。
    不管是从张居正独揽大权来说,还是从张居正在科举考试中徇私舞弊来说,张居正犯下的都是不可饶恕的死罪。
    张居正:幸好此事还没有发生,一切都还来得及改正。
    还别说,他还真有这样的念头,让儿子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名次。
    毕竟那是自己的儿子,他这个做父亲的,怎么着也应该帮衬一下。
    他倒是没有想到自己权力一次小小的任性,就引来其他的官员竞相模仿,这是他始料不及的。
    也确实如主播所说,要是他们这些大官都这么做,那科举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
    人才选拔制度的破坏,所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
    现在既然已经知道徇私舞弊是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那他自然不可能再犯这样的错事。
    “张居正生前在用人方面,曾经做到了唯才是用,使用了戚继光这样的人才,甚至起用了一些优秀的基层人才。”
    “但与此同时,他的用人也看对方是否有利于他权力集中。”
    “所以他也重用了很多曲意奉承、溜须拍马之人。”
    “这样的人只会说漂亮话,不会干漂亮事,只想着用溜须拍马来获得权力和钱财。”
    “而不会真心实意推行改革,更难以担当重任。”
    “所以随着张居正的去世,改革就难以继续下去。”
    “就像张居正一手提拔并引入内阁的张四维和申时行都是溜须拍马、随波逐流的两面派。”
    “张四维在张居正死后立马迎合万历反对改革,申时行继任首辅后为了收买人心,废除了张居正实行的考成法和其他的一些政策。”
    “这样的两面派窃据要职,改革怎么可能继续下去。”
    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你们很好,我看错你们了。
    听到自己最信任的两个阁老,在他病逝后直接背刺自己,他的脸色极为难看。
    这种被别人背叛的感觉,令他极为痛心,尤其是被自己最信任的人背叛。
    张四维和申时行大力支持他的改革措施,同时这两人在推行改革过程中也有很好的表现。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这般信任他们两人,并提拔他们进入内阁。
    可万万没想到,他们两人的支持是虚假的,根本就不是真心实意的支持改革。
    一个在他病逝后反对改革,一个在他病逝后废除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彻底让他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此时此刻,他在痛恨这两个叛徒的同时,也懊恼自己看人不准,居然让两个反对派混进了改革派,最终导致改革成功功亏一篑。
    当即他就拿出纸笔,解除这两人的官职,把他们两人逐出朝堂。
    “张居正改革最终失败了,但是改革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减缓了大明王朝急剧走向衰亡的趋势。”
    “与此同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办法改变明朝财税制度深层次的弊病。”
    “一方面,开国之初广泛的小自耕农经济,在明朝中期以后便被不可遏止的土地兼并浪潮所吞噬。”
    “土地集中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流民,产生大量佃农,地主凭借土地垄断对佃农进行过度盘剥。”
    “另一方面,明初按地权分散状态设计的赋役制度日益失效,官府不断膨胀的财政需求和无法遏制的非法征收赋税,成为民间社会不堪承受的重负。”
    “晚明的财税改革已经无力医治这一深入制度骨髓的恶疾,国家机器的败坏已无法挽回。”
    李世民:土地兼并难题不仅是明朝有,各朝各代也都有这种情况,尤其是到王朝后期,土地兼并相当严重,这才导致的改朝换代。
    土地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死结,不管采取什么办法都无法避免最后的土地兼并。
    除非是像后世那样,一劳永逸的解决土地兼并难题。
    可问题是后世的土地改革政策,他们根本学不来,也不敢学,甚至提都不能提。
    这要是在各朝各代推行土地改革,政策提出来的那一刻,全国各地肯定造反,这样王朝灭亡得更快。
    不过他现在不用考虑土地兼并的问题,毕竟大唐刚刚建国不久。
    全国土地分配给农民绰绰有余,甚至已经到了地多人少的情况。
    土地兼并一般在王朝中后期才慢慢显现危害,距离现在的大唐还早着呢!
    况且现在有了高产农作物粮种,一亩地就足以让一家老小安居乐业。
    如此看来,土地兼并的危害将比原先延长数十上百年到来,目前倒是不用着急。
    “张居正改革人亡政息的结局,也可以给各个朝代的改革者一些启示和教训。”
    “一是改革要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张居正改革能取得成就正是因为他抓住了明中后期社会的主要矛盾。”
    “针对这些矛盾具体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挽救了急剧走向衰亡的大明王朝。”
    “二是改革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施政方略。”
    “三是改革要善于听取各方面建议,要广开言路才能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而不能闭塞言路,仅听一家之言。”
    张居正听完若有所思,脸上的表情异常严肃。
    他在思考自己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没有做到主播所说的三个启示。
    主播刚才所说的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让他获益匪浅。
    单说最后一个要广开言路,就是他没有做到的。
    他如今想来,确实发现自己闭塞言路,这一点做得很不对。
    听完主播对自己改革失败的原因分析,他现在信心满满,自信这一次可以成功,不会再出现人亡政息的情况。
    各朝的统治者同样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主播所说的给了他们一些启发。
    这让他们在以后的政策改革中,能够思考得更加全面,制定出更加合适的施政方针。
    同样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仿佛明白了什么。
    他在推行一系列变法措施中,确实没有考虑周全,总感觉哪里有一些纰漏。
    现在经过主播的点拨,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除了对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感兴趣的一小部分人,各朝绝大多数古人是没有兴趣的。
    现在主播终于说完了,他们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纷纷开始期待。
    因为大家知道,主播接下来就是卖货环节了。
    (本章完)


同类推荐: 我妻如奴魔欲(更新至238章)夫妻日记我的爆乳巨臀专用肉便器恶人传皇嫂(H·强取豪夺)快穿之娇花难养重生之母女调教(未删节完本+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