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一曲书吧
首页大明不革命 第201章 意料之外的力量

第201章 意料之外的力量

    第201章 意料之外的力量
    傍晚时分,上午上过早朝的大臣们,被陆续带到了武英殿,同样关到了几个分散的偏殿房间里面。
    这些文官被半抓半请的带进宫的路上,就知道皇帝应该是下定决心了,要发动一场事实上的政变,来完成易储的决定。
    等到宫里面见了面,有的官员沉默的摇头不语,有些官员又哭又笑,有些官员念念叨叨。
    “废长立幼,取乱之道,取乱之道啊!”
    “这可如何是好啊……”
    倒是也有一些官员已经认清了现实。
    “今时不同往日,若是诸皇子无论长幼均无建树,凭依不过是圣上宠爱,因此废长立幼自然是取乱之道。
    “但现在吴王北伐大胜,立下了收复了故土旧都的大功,民间声望也是如日中天,立吴王反而能避免内乱。”
    “圣上显然已经下了决心,也做好了准备,我等继续反对也已经没用了……”
    但更多的人还是始终无法接受:
    “如此废长立幼,置嫡长于何地?将来吴王自己如何立嗣?”
    “吴王至今无嗣,天下如何能安?”
    “我们一起抵制,圣上能将我们一同革职吗?”
    “对,没有了我们,整个朝廷都要停摆,圣上如何处理朝廷事务?”
    “下面的草民工人能叫歇,我们也能齐行叫歇!”
    这些官员本来以为皇帝会马上见他们,但是他们直接被晾到了第二天上午。
    老皇帝不想在晚上宣布大事,要等到第二天白天再办理。
    幸好皇帝没装备直接弄死他们,让侍卫给他们准备了热水稀粥和被褥,否则这一晚上就被冻死一大批老官僚。
    第二天上午九点,他们才被侍卫驱赶着,再次在武英殿的大殿上聚齐。
    平时上早朝,朝廷主要官员不一定会全员到齐,现在全到了。
    熬了一夜的众人,无论有没有睡觉的,精神状态都不怎么好,身上衣服也有点不够体面。
    但是现在没有人关心无关紧要的东西了,都在憋着劲等着皇帝宣布他最终的决定。
    所有人到齐之后,老皇帝带着一群侍卫走进了大殿,在御座上就坐。
    现场的官员们无论对皇帝有没有意见,这时候都还是本能的躬身行礼问好。
    没有人立刻跳出来与皇帝对喷,甚至还都停止了之前的议论,安静下来等着皇帝公布决定。
    老皇帝也毫不犹豫,让随行侍卫直接宣读准备好的圣旨。
    第一封圣旨,改皇太子朱简灿为梁王,择机择地建立藩国王宫之后就藩。
    一般贬谪都是要列问题,无论是能力还是身份或者道德水平,都是要写明白为什么应该贬谪的。
    但这封圣旨却完全没有,甚至还稍微夸赞了一下,识大体,知进退,睿智老成有礼等。
    还特别说明梁王无论是否就藩,都有三万银元的年俸,是一般亲王皇子的三倍。
    但是无论圣旨内容怎么写,这封圣旨还是废掉了朱简灿的皇太子之位。
    第二封圣旨,核心内容就是册封吴王朱简烜为太子了。
    先夸赞吴王本身品性优良,然后说明发明创造对大明有大功,最后说明北伐中原是再造社稷的大功,所以立为皇太子。
    现场的一群官员老老实实的听到最后,知道老皇帝彻底下定了决心,知道这时候反对也没用了。
    但是直接躬身领命的也没有几个人,大部分人都是沉默不语的站在那里。
    昨天晚上有些官员的说法得到了很多官员的认可。
    自己也可以叫歇也就是罢工。
    皇帝要是把自己这些人全都罢免了,看他接下来怎么处理政务,现在直接无声的对抗。
    更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现实,直接跳出来大声指责:
    “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请陛下收回成命!”
    “皇太子殿下天性纯良,品行无亏,陛下为何易储?”
    “皇太子既无过错,不可言废立,此乱命,臣等恕不奉诏!”
    老皇帝面无表情的挥手:
    “抗命不遵,目无君上者,革职为民,流放马岛。”
    又有几个人扛不住选择躬身领命了,但是他们仍然不到现场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同时还有几个人直接跪下大声说:
    “还请陛下三思啊——”
    老皇帝失去了最后的耐心,让自己带来的侍卫上前。
    把所有不领命的官员,以及跪在地上反对的官员,全部扒掉他们身上的官服。
    有的臣子挣扎着继续叫嚣,继续说老皇帝废长立幼不可取,也有的默默地接受了这种命运。
    但更多的大部分官员都在等待,看老皇帝把自己全部罢免之后,朝政怎么处理。
    就在这个似乎尘埃已定的时刻,两个侍卫慌慌张张的跑进了大殿:
    “陛下……紧急情况……”
    老皇帝下意识的以为是什么地方出了纰漏,本能的在心中归拢昨天到今天的事情,同时让侍卫到自己跟前来报告情况。
    一个侍卫把腰刀和手枪递给同伴,然后快步跑到皇帝的御案下面报告:
    “陛下,有一群叫歇的工人围住了应天府衙,要求应天府尹释放前些日子被抓的民间工人帮会头目和成员。
    “负责应天府衙的将士们不知道如何处理,还请陛下示下……”
    城市和周边各行各业的工人之中,都存在着以某帮、某会、某行为名的各种民间组织。
    街道上的无业游民,地皮流氓等各色人等,也有可能加入这种组织。
    他们往往还会成为叫歇、齐行活动的主力,可能是冲在前面与东家或者官府对抗的人员。他们这些人员和组织叫歇行动的头目们,很容易被官府直接抓捕和关押。
    老皇帝知道怎么回事之后,心中的担忧顿时就消散了。
    不是自己的安排有纰漏,而是出了意外。
    应天府尹也是朝廷大员,也被抓到了武英殿,当然没办法现场处理这些事情。
    这些工人现在冲击顺天府衙门也找不到顺天府尹的人。
    老皇帝稍微思考了一会儿,就决定先稳住这些工人帮会成员的情绪:
    “你马上回去,把这些工人索要的人先放了,同时要求他们立刻解散,回去各自干活,否则严惩不贷!”
    老皇帝亲自马上写了一张字条,让侍卫带着自己的命令回去办事。
    但是侍卫走后没过多久,又有另外两个侍卫跑了进来,这次两人身上还都带着伤:
    “有工人冲进了锦衣卫衙门驻地,放出了锦衣卫临时羁押的犯人。”
    老皇帝听到这第二条消息,顿时就感觉出大乱子了。
    锦衣卫衙门竟然被攻破了,这些工人这次已经是叫歇那么简单了,他们这已经是在造反了!
    正常情况下,应该立刻下令调兵进城,控制这些叛乱的工人。
    但是低级军官没办法指挥大军,高级军官又不知道是否会完全服从自己,会不会趁乱裹挟着工人一起造反。
    老皇帝犹豫了几秒,还是选择尝试保守策略:
    “让看守锦衣卫衙门的侍卫全部进皇城,依托皇城的萧墙防守待援。
    “想办法去出城去顺天府,召吴王立刻率兵南下勤王。”
    老皇帝再次亲自写了命令纸条,让两个侍卫马上出去办事。
    老皇帝的危机感非常的准确,很快就有各方面的坏消息接二连三的被送到了老皇帝面前。
    应天府衙、上元县和江宁县衙,陆续被工人们冲破。
    衙门关押的工人会党的成员被放了出去,很多其他的普通的犯人也被一股脑的放了出来。
    现在应天府城墙内外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聚在一起的工人。
    城内外的局势似乎已经失控了。
    现在整个大明中央朝廷,以及整个应天府,包括锦衣卫等管理机构,主要官员都被老皇帝软禁在了武英殿。
    朝廷和应天府的各处衙门基本上算是半瘫痪状态。
    皇帝安排的低级侍卫军官们,能够勉强控制这些衙门维持日常运转,但是没办法应对突发状况。
    皇帝亲自指挥所有衙门也是来不及的。
    这显然助长了城内的混乱趋势。
    但是皇帝也不可能放各个衙门的负责人出去,那等于放虎归山,功亏一篑。
    谁知道他们出去之后会站在哪一方?
    直接趁机带着工人造反就更麻烦了。
    就算是他们不跟工人合流,就算是他们把造反的工人镇压下去了,下一步是不是针对自己而来,可就不好说了。
    老皇帝觉得,这些工人闹事,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涨工钱,就算是搞破坏最多是破坏应天府城。
    如果把朝廷上下的主要官员放出去,那可能就要引发政变和全大明的内战了。
    关键是,谁知道这些刁民是不是这些官员组织和发动的?
    皇帝考虑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暂时放任这些工人去闹。
    一切等吴王的勤王大军来了再说。
    老皇帝都是让侍卫到自己跟前说明情况,武英殿下面的官员们听不清侍卫报告了什么。
    但是看侍卫的情况,不是慌慌张张,就是直接带伤,就知道外面出事了。
    被扒了官服的官员此时冷眼旁观,之前选择接受易储圣旨的官员们开始担忧和纠结,有人忍不住询问皇帝情况:
    “陛下,我们发生了什么?需要臣做什么?”
    老皇帝不确定外面的刁民跟他们有没有关系,自然也不想跟他们多费口舌,直接让侍卫把这些人分散关进几个偏殿,安排侍卫日夜看守。
    就算是之前选择接受易储的,也要继续羁押在武英殿的偏殿。
    要等到吴王的勤王大军抵达,控制了应天府局势之后才能,再正式送往马岛或者释放。
    然后下令让紫禁城和皇城的大部分侍卫都去守卫皇城萧墙。
    让宫内的太监和宫女去皇城的仓库,将粮食和煤炭等重要物资搬进紫禁城。
    皇城萧墙只是一圈比较高大厚实的院墙,防御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内部的紫禁城的墙壁才是夯土包砖的宽大典型城墙,墙顶上能跑马运兵架炮的那种。
    紫禁城之外,皇城之中,有大量供应紫禁城日常消耗物资的仓库。
    朱简烜最初的吴王实验室就是用仓库改造的。
    现在城内出现了动乱,如果造反的工人冲击皇城,皇城的城墙可能会守不住。
    要把生活必须得物资尽快搬进更安全的紫禁城。
    老皇帝没有把外面的造反的草民放在心上,觉得他们肯定成不了气候。
    自己只要依靠皇城和紫禁城,坚守到吴王的大军赶到应天府,一切问题自然就都迎刃而解了。
    老皇帝知道吴国主力师的武器已经换代了,面对大明朝廷的主力军也肯定是单方面压制的,更不用说造反的刁民了。
    费淳从应天府乘坐火轮船去顺天府只需要四五天时间。
    吴王的军队刚刚打了一年的仗,应该可以马上组织起来,再赶到应天府应该也只需要几天。
    自己只需要坚守半个月到一个月就足够了。
    (本章完)


同类推荐: 白昼焰火(熟男女性爱日常,女出轨,高H)断奶(骨科 1v1)征服男校可行性分析(GB)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沉睡千年醒来,749局找上门华娱2017:从顶流作家开始桃花圣手我的美女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