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一曲书吧
首页大明不革命 第167章 逃荒偷渡

第167章 逃荒偷渡

    第167章 逃荒偷渡
    现在已经蔓延开来的旱灾和饥荒,以及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大疫,让柯大这个糊纸扇的工匠格外担忧。
    但是他现在也下不了决心远走他乡,无法放弃已经经营了半辈子的家乡产业。
    主要原因还是柯家还没有被逼到极限。
    一家人就算是继续这么僵持着,才还能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柯大因为担心过冬的开支,准备将两个学徒遣送回家,已经算是对未来危机的应对了。
    倒是崔二自己,作为一个一无所有的街溜子,真的想要去南方闯一闯。
    柯大一家人反复研究探讨了好几天,最终确定了一个分头行动的做法。
    柯大和崔大姐夫妻两个留在曹州,继续照看自己的小儿子和女儿。
    崔二带着自己的大外甥,柯大和崔大姐的大儿子,今年刚满十二岁的柯思迪,以及两个学徒去南方闯荡。
    柯思迪的名字跟几个家人风格都不一样,是柯大专门找了县里的秀才给取的名字。
    柯大自己是当小店主的,能认识日常使用常见字,能自己记账和算账,也把自己的手艺都教给了自己的长子。
    所以柯思迪现在也勉强可以说是能写能算的。
    另外两个学徒都已经十五岁了,在这个时代也勉强能算是成年人了,对于师傅的手艺也学的差不多了。
    崔二四个人到了南方,若是能找到落脚的地方,一家人也有机会重操旧业。
    若是他们在南方能够安顿下来,可以再想办法托人寄信回来,告诉柯大夫妻俩他们稳定了。
    若是南方的情况真的非常好,那也可以传讯让柯大夫妻也都去南方。
    确定了计划之后,柯大一家就开始准备行李。
    在这个时代,就算是正常年景,出远门是非常麻烦的,也都是有危险的。
    更何况现在还是灾祸四起的年景,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若是衙门的力量不够,这些灾民中的青壮跟匪徒之间不会有明显的鸿沟,他们几乎随时都可以互相转换。
    崔二几个人走了之后,就有可能再也回不来,所以非常的郑重。
    崔二自己带上了劈柴火和竹子的斧头防身,让自己外甥和两个学徒也带上平日裁纸割竹篾的刀子。
    柯大夫妻给崔二四人准备了盘缠和干粮,崔二也带上了自己平日攒下的银元和铜钱。
    把最为破烂的衣服找出来穿着,把平日穿的稍微好点的包起来。
    与此同时,崔二这几天每日出门,去找了自己平日一起混日子的伙伴,怂恿他们跟自己一起南下闯荡。
    忙活了十几天后,崔二找到了包括郝三在内的四个同伴。
    让他们也都带上了能找到的斧头或者刀子,或者是棍棒长枪之类的简单武器。
    清国的很多制度都照搬明朝,路引制度也一并继承了过来。
    不过到了乾隆年间,明清边境线基本稳定之后,路引管制就比较松了。
    现在又是灾荒年景,路引更是名存实亡了。
    咸宁三十九年,乾隆五十年八月十六日,崔二一行八人,在家过了中秋节之后,一起出城南下。
    县令和知府巴不得城里的饥民都出去逃荒,自己赈灾的压力还能稍微小一点。
    崔二一行人出城之后没多久,就看到了其他的逃荒人群。
    现在过了中秋节,本来应该是收获的时节,结果大半个山东颗粒无收,饥荒已经进入了第一个小高峰。
    逃荒的难民有的一家几口人聚在一起,有的一个村庄的一大群人聚在一起,又或者是互不相识的灾民慢慢汇聚到了一起。
    其实硬算起来的话,崔二和自己的八人小队伍,还不能算是逃难的灾民,而是主动远行的旅客。
    但是崔二等人还是换上了脏乱破旧的衣服,装扮和真正的灾民一样。
    不能指望到处流传的灾民奉公守法。
    几个普通旅客自己单独走路,若是遇到大批饥饿的灾民,那就是妥妥的肥羊。
    崔二等人扮作灾民之后,还找了一个有十几个人的小股灾民,这些人里面男女老幼都有,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家庭。
    崔二小心翼翼的单独主动靠近一点跟对方打招呼。
    询问他们是不是要去江南,可不可以一起走,路上也有个照应,能够安全一点。
    崔二怕遇到大规模灾民或者匪徒队伍抢劫,自己这几个人根本没办法抵抗,所以才想要去拉人组团行动。
    这家人看崔二这边虽然只有八个人,但都是青壮和半大孩子,稍微有些警惕,直接不搭理崔二。
    崔二也不纠缠,继续往前走,遇到了别的合适的小股灾民,就再次上去打招呼。
    经过几次尝试之后,崔二成功搭上了一股十几个人的灾民。
    双方的队伍稍微靠近了一起往南走。
    崔二试着跟这几个人聊天,继续介绍自己这边的情况,同时询问对方的情况,提高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度。
    同时约定双方的青壮年在外围护卫,让女眷、孩子、老人在中间。
    双方一起走了一天,崔二遇跟新同伴商量过之后,又去跟一个十几人的队伍打招呼。
    把这个队伍也跟自己的队伍合并,同样把青壮年聚拢到一起,一起在队伍外围护卫所有人的家眷。
    一行人一路向南,崔二看着路上的情况,陆续的把几波难民队伍汇聚到了一起,整个队伍很快就超过了两百个人。
    逃荒这种事情,当然是一起走的人越多,相对越安稳一点点,遭遇强盗劫匪的时候安全一点。
    但是逃荒的群体内部本身也并不安全。
    崔二这一行人走了没几天,就已经看到了其他子民之中的各种悲剧。
    吃饭的时候直接抢劫的,强暴其他人妻女的,因为种种原因打架甚至杀人的,时不时都都会发生几起。
    青壮年合伙欺负他人的更是随时可见。
    大部分灾民团体都是自发组合起来的,已经脱离了衙门主导的旧有社会秩序。
    崔二这边有四个伙伴,两个学徒和一个大外甥打底,无论身上的东西种类水平如何,多少都带着基本的武器。
    崔二作为联络人,依次跟难民家庭打交道,把所有的青壮年聚在了一起。
    还提出并执行了简单的内部规则,禁止自己这一群人内部互相争斗,禁止各个家庭互相抢夺物品。
    这些规则让崔二的队伍相对安全稳定,崔二俨然成了这群难民的小头目。
    因为其他的灾民也希望能够安稳的往南赶路。
    崔二维护这样简单的基本规则,也能够得到其他灾民的基本拥护。
    其实也是因为饥荒才刚刚进入第一个高峰,灾民的规模和苦难还没有到达顶点。
    原有的社会道德体系还没有完全崩溃,崔二才能用相对简单的约定在灾民中建立基本的秩序。
    不过想要维持秩序,就需要有基本的物资基础。
    毕竟,人到了要饿死自己的时候,通常也不会再去遵守什么社会秩序了。
    而自己率领的只是一群灾民,身上本来就没有多少食物。
    崔二又不想去抢其他的灾民。
    倒不是说崔二这个街溜子有很高的道德水平,而是崔二知道其他灾民身上也没有什么好抢的。
    同时灾民肯定会非常的护食,自己见过好几次因为一口吃的闹出人命的事情了。
    崔二找了同行的各个家庭村庄的话事人来讨论,几个出身农村佃户的人就提议去抢地主的庄子。
    稍微有点规模的地主,肯定都在家里有粮仓,囤着不止一年的粮食。
    崔二从善如流,马上组织去抢地主。
    反正都要去投大明了,反正都已经饿的活不下去了,犯点死罪也无所谓了。
    崔二让自己大外甥和两个伙伴领着一少部分青壮,护着队伍里面的老弱留在一个地方等候。
    自己和其他的青壮出去寻找合适的目标,最终在沛县城南锁定了一个村子。
    然后持续踩了两天点,锁定了村里地主家的院子位置。
    崔二当天半夜带着一百多个青壮,拿着现有的斧头和棍棒冲进了这家地主的院子。地主家里虽然有护院,但哪里是一百多个饿急眼的灾民的对手?
    而且这帮灾民还专门踩了点,还在夜里偷袭。
    崔二带队把护院都砍死在了床上,然后由以前在农村干活的佃户领着,去找地主存粮仓和牲畜的地方。
    然后一群人装粮食,一群人抓牛羊鸡狗。
    顺便带上了地主家里金银细软等值钱物品,还有刀枪棍棒和土枪等有用的武器,赶在天亮之前逃出了村子。
    汇合了队伍的其他成员后马上南下,连续走了十几里之后才停下来做饭。
    崔二带着所有人饱餐了一顿,周围人的情绪就有了几分变化,然后继续加快速度南下。
    现在这个年景,当地县衙未必会出来管这种事情,但还是尽量躲开。
    崔二一行人向东南方又走了几天,来到了徐州地界。
    出了山东地界之后,旱情似乎稍微好了一点,但也只是好了一点而已。
    徐州路边的田地同样干硬至极,很多地块只有稀稀拉拉的杂草,根本没有种秋季的玉米。
    有些地方有玉米,但玉米杆也只有三尺多高,而且稀稀拉拉的没有多少,能不能收回种子的成本都难说。
    这时候的黄河是夺淮入海状态,河道在曹州府南部,徐州、宿迁、清河一线。
    大明和清国边界线两侧,这时候都可以算是黄泛区。
    这些地方常年水旱灾害不断。
    灾民在徐州也找不到什么谋生的方法,只能在徐州渡过黄河后继续向南跋涉。
    一群人在路上又走了十天,又抢了两个地主的屯粮。
    最终在九月十五日来到了淮河边上,河对岸就是属于南明的蚌埠集了。
    这里理论上属于明清两国边境,有大量的部队驻守在淮河两岸,不应该允许普通人靠近。
    但理论与实际总是有很大的差距,只要有利益就会有漏洞。
    南明凤阳府蚌埠集就是对面的一个小镇,就是一个圈子内众所周知的偷渡点。
    崔二的队伍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有五百多个人了。
    崔二让自己大外甥和两个伙伴看着队伍,自己带着两个伙伴和两个学徒以及几个青壮,带着斧头到镇上探访了一阵。
    崔二和几个伙伴本来就是曹州府的街溜子,也知道通常在什么地方能找各种蝇营狗苟之辈。
    他们在这个镇上稍微了点钱,当天就找到了偷渡的门路。
    崔二这里有五百多人,还有路上抢来的金银开路,算是一个能赚钱的大生意。
    偷渡不可能走正常航线和正规码头,当地地头蛇是用小船在野外载人过河,到了对岸也是无人的野外。
    当地的地头蛇连续忙活了三天,才把所有人送到了对岸。
    地头蛇收了钱,提醒崔二和所有灾民,在船上就把辫子解开,挽成南明典型的发髻。
    按照地头蛇的说法,到了南岸直接进城就行,不会被抓也不会被打。
    崔二有点不敢相信,还是按照在北岸的习惯,先把老弱留在一个地方,自己带着一批人分头去城镇查看情况。
    崔二靠近蚌埠集的时候,首先看到是城区里面那些高耸的烟囱。
    “那是什么烟囱?怎么这么大?”
    “是烧砖的火窑吗?”
    “那也太多了一点吧?”
    崔二等人正议看着烟囱论纷纷的时候,远处响起了哐当哐当的诡异声音。
    几个人下意识的转过脸来,就看到一辆冒着白烟的大铁车,拖着一连串的大型铁车厢驶向蚌埠集。
    崔二看着那些大型车厢,忍不住瞪大了眼睛惊叫:
    “这……这么多的车厢?这得有十几个吧?这个冒烟的铁车拉了这么多的铁车厢?!”
    崔二的几个同伴看到这个东西也都惊呆了:
    “这东西的劲也太大了吧!”
    “不是,那车厢就算是空的,四匹马也拉不动!”
    “我看里面都装的满满的……”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崔二一帮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火车,看着这东西都是直接懵圈了。
    崔二吞了吞口水,带着几个同伴靠近铁车跑过的地方,就发现那个火车跑过的地方外面,还有一道铁丝网拦着不让人靠近。
    隔着铁丝网向里看,还能能看到大铁车驶过的地方,有两条铺在地上的轨道。
    崔二几个同伴中有在煤矿干过活儿的,以前也见过类似的轨道,但没见过纯钢铁的这么长的轨道。
    这些东西又又引发了一连串的大呼小叫:
    “这……这道网子是铁的……”
    “那地上的轨道,看着好像也是铁的?”
    “这他妈的能是铁的?这么多的铁,就这么铺在地上?来专门跑这种车”
    “这南明皇帝老儿也太有钱了吧?但是有钱也不是这么浪费的啊!”
    “但是这东西也确实能拉东西,你看他一口气拉十几个巨大的车厢,全都真的满满的都能跑得动……”
    “一百辆马车也拉不了这么多东西。”
    大明皇帝已经把铁路从应天府江北岸铺到了凤阳和蚌埠。
    现在应天府的补给,可以在一天之内送到现在的对清国前线,而且规模极大且几乎没有任何损耗。
    崔二等人当然想不到这些,他们只是觉得铁路的铁太浪费了。
    在工业时代之前,铁是一种价值很高的商品,以至于通常会被纳入官营的产业。
    在铁之上的钢其实价格更加的高昂。
    如果崔二等人知道这些不是铁轨,实际上是钢轨的话,肯定会更加的惊骇的。
    崔二一行人正在这里惊愕的讨论着。
    火车已经基本消失在了他们的视野中,他们的眼睛都看着火车离开的方向,没有注意到后面来了十个骑自行车的巡逻兵。
    巡逻兵看到了崔二等人,其中一个拿起铁皮卷制的话筒,对崔二等人大喊:
    “这里是铁路重地,闲杂人等禁止靠近,破坏盗抢者斩首!”
    崔二等人听到声音吓了一大跳,立刻下意思的后退了几步,然后本能的转身就想跑。
    几个士兵看到这一幕就有点蒙。
    “这几个家伙跑什么?不会是本来想要偷铁轨,被我们提前发现了吧?”
    “班长,要不要去追回来?”
    “你们四个过去,把他们拦住问一下!”
    四个士兵立刻领命转向,同时掏出了腰间的转轮手枪,其中一个对着太空开了两枪:
    “站住不要动,否则我就要开枪了!”
    崔二等人听到枪响就吓了一大跳,也不敢继续往前跑了,动作都有些僵硬的站在了原地。
    四个士兵加快动作追了上去。
    崔二等人回过头来,又被几个士兵骑的自行车惊到了。
    只有两个轮子,却能载着一个大活人,稳稳的向前行驶,这有点超出他们的认知。
    这边四个士兵追过来,把自行车丢丢在一边,拿着枪对崔二等人质问:
    “你们是哪儿来……的灾民?”
    士兵说着话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了崔二等人的衣服,全都是破破烂烂的,跟最近出现的灾民如出一辙:
    “是灾民就进蚌埠集城里,到灾民营地去领饭吃,然后坐蒸汽火车去应天府。
    “别在城外乱逛了,也别打铁轨的主意,否则谁也救不了你们。”
    (本章完)


同类推荐: 白昼焰火(熟男女性爱日常,女出轨,高H)断奶(骨科 1v1)征服男校可行性分析(GB)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沉睡千年醒来,749局找上门华娱2017:从顶流作家开始桃花圣手我的美女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