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一曲书吧
首页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225.第225章 皇帝欺世盗名,岂能坐视不理

225.第225章 皇帝欺世盗名,岂能坐视不理

    第225章 皇帝欺世盗名,岂能坐视不理
    要说某位老登厚颜无耻呢,把他吹的太过,他也知道脸皮发烧。
    可要说他谦逊、忠厚呢,该不要脸的时候他半点不含糊,哎呀,不得不说,皇帝的底线相当灵活。
    总之一句话:
    “给祖宗们表功绩、展现孝心的事宜,我刘彻当仁不让!”
    编撰先祖光辉伟绩的活计,皇帝揽过去了,而且以十二分的重视对待。
    或许在父子两人的对话过程中,有诙谐的成分,可真当涉及到列位先帝时,即便是给他们凭空捏造神迹。
    也必须要严肃万分!
    这就不是一件可以开玩笑的事儿,皇帝都得翻阅典籍,才能给自己父皇、祖父、曾祖父编传奇故事……
    至于大汉其他几位皇帝。
    比如什么孝惠皇帝、前、后少帝,乃至不是皇帝胜似皇帝的高皇后,不好意思,刘彻没兴趣给他们编。
    哪凉快哪待着去吧。
    与此同时。
    太子也得了允准,开始整合各郡驻京办事处,他们以后就是转运邸报的现成人选。
    而邸报的编辑工作,刘据自然是提拔了虞初、虞侍郎负责,再辅以刀笔吏协助。
    邸报,说到底,主要刊登其上的是朝廷政令,还是那种贴在宫门前、三公九卿官署前的公开政令。
    誊抄即可。
    需要虞初自由发挥的地方并不多,再说,涉及到天子、大将军和列位先帝的地方,他也没有发挥的资格不是。
    就这样,在太子的初版基础上,皇帝修修改改,定稿的很快,印刷、工匠、场地等等,水衡都尉府一应俱全。
    然后。
    第一期大汉皇家邸报,就这么水灵灵的问世了。
    再然后,随着骑卒奔向大汉各方,一场小小的震撼也掀起了……
    上谷郡郡治,沮阳城。
    嘭。
    一个布囊丢在桌子上,发出铜钱碰撞声,李陵没有细数,随手收了,两颗虏首军功折算的钱财,他并不在意。
    替他领钱的大胡子督邮一屁股坐下,猛灌一口茶水,抹了把嘴,舒坦道:“呼。”
    “怪了,以前领钱就领钱,现在去,说什么还有一份邸报,写着朝廷政令,嘿。”
    曹督邮若无其事的说完,刚跟他一起进来的副官就把一张写满字迹的大纸拍在桌子上,“嗐,要我说……”
    “你不用说。”
    不等那副官敲边鼓,李陵已经把邸报拿在手上。
    军中识字的不多,即便老曹也认不得多少,李陵这个出身名门大族的‘少爷’,免不得被袍泽薅羊毛。
    果然。
    一见李督邮上道,屋内装作毫不在意的兵卒们齐刷刷围了过来,一个个七嘴八舌道:
    “新鲜诶,朝廷政令不给太守送去,反而让俺们看。”
    “谁说太守没有,都有。”
    “行行行,别他娘的吵!”一脸络腮胡的曹督邮伸长脖子,朝李陵问道:“李小子,上面写的什么?”
    李陵也没在意称呼,看着手上邸报,“嗯,说是朝廷不久前发兵八万,攻打东越国,领兵将领有……”
    “俺知道、俺知道!”
    话到一半,有个汉子就嚷道:“其中一个领兵将军,不就是督邮的三叔?俺听你说过。”“啧啧啧,李小子家里不得了啊,厉害。”坐在对面的大胡子捋着胡须,日常唏嘘道。
    见状。
    李陵视线下移,念起另一道政令,“出使西域两年的大行治礼丞回京,带回良驹上百……见闻……”
    不出意外的,众人视线迅速被拉开,依旧是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感叹句,例如:
    “乌孙?跟北边乌桓人是一个娘胎生的?”
    “嚯,西域那什么鸟国,几千人就是一个国了?还有大王?”
    “这……”
    “好像比俺们村大不了多少吧?”
    诸如此类惊叹,不止在沮阳城上演,大汉其他郡县同样如此。
    地处极东的人能得知极西之事,居于巴蜀的人们能知晓东郡治水盛况,身处南疆的流官,也能了解长安讯息。
    刘据那一句开阔视野,绝非虚言。
    大汉天南地北的事情何其多,身处长安这个中心的大臣们通晓并不难,各郡身居高位的太守、郡丞,打听打听也能知道。
    可对于底层人物。
    有的百姓,可能终其一生都走不出一个县,更不必讲知晓外间事,有些小吏,能去一趟郡城,已是开了眼界。
    何谈知晓天下事?
    其实刘据大可不必给邸报添加边新闻,在娱乐极度匮乏、信息极度闭塞的大汉朝。
    那份能下发到乡三老的邸报、不禁民间买卖的邸报、写满天下事的邸报,已经足以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大老粗有大老粗的关注点,比如那些个跟村子一样大的鸟国……
    饱学之士有饱学之士的关注点,比如国朝四方动向,朝廷公卿调整。
    但同时。
    邸报的出现,毕竟是一种全新模式,有人感兴趣、有人夸,必然就有人不满、有人骂。
    某些有欺上瞒下需求的地方官员、扎根地方的豪族,几乎是第一时间便察觉到了邸报的危害!
    对于他们,危害很简单,就一句话——
    以前皇权不下乡,现在下来了。
    察觉到危害的第一时间,认为把重大政令广而告之不妥、不对的声音,逐渐在民间泛起。
    随后。
    由此引起的批判就一发不可收拾。
    “董公你看看,这什么割发代首,简直……简直一派胡言,天子何时有过此类事迹?”
    长安城北,茂陵县,董宅书房内,头发白的老学究痛心疾首,说话时气的胡子都在抖。
    “董公,陛下如此行径,难道以为能骗过天下人不成?我等岂能坐视不理?”
    “正是!”
    “弄虚作假、欺世盗名!”
    在座的一众豪绅、士林领袖纷纷点头,拿眼去看主位,端坐在那儿的董仲舒动也不动,面无表情。
    今日众人齐聚此处,找上董仲舒,想请他带头出面抵制邸报,一则,因为董仲舒是儒家话事人,名望高,有资历。
    二则。
    在外人看来,董仲舒跟他们是一条战线的。
    须知,第一个限制皇帝瞎搞、还提出一套完善理论、甚至当着皇帝面讲出来的人,就是董仲舒!
    (本章完)


同类推荐: 白昼焰火(熟男女性爱日常,女出轨,高H)断奶(骨科 1v1)征服男校可行性分析(GB)被我养育的小萝莉们(未删节1-117章+番外篇)七十二变闯都市华娱:从03开始一路生花我的总裁白富美老婆契婚:总裁的替身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