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一曲书吧
首页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361节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361节

    就在他看的起劲的时候,书院的老师突然喊道:“李舜臣!”
    青年立刻站起来,《南柯梦》从书桌掉落在地上,看到老师的脸色,李舜臣就知道自己要挨抽了。
    等到其他学生散去,李舜臣被老师喊到后面的书房中,看着这个不成器的弟子,老师说道:
    “你家祖上做过高品的东班大员,你祖你父都是学问精深的人,你怎么如此顽劣不愿意读书?”
    看着老师,李舜臣突然说道:“老师,读书有什么用?我祖父读书无辜被弹劾,您学问好,不也是被驱逐出朝廷了吗?”
    “你!”
    李舜臣也干脆豁出去了,他对着老师说道:“老师,朝纲不振,时局动乱,学生以为光是读四书五经已经没用了!”
    眼看着戒尺就要落下了,李舜臣闭上眼睛,却没有感受到手掌的炽热。
    “那你说说,要如何才能救朝鲜?”
    李舜臣抛出了准备好的答案:“新学!”
    “老师,我想要去福州,去新军学校学习新学!这才是救国之道!”
    本来李舜臣以为自己会被老师斥责,或者干脆被书院开除,这样也算是遂了他的愿。
    没想到他的老师却说道:“没想到你竟然有这样的志气。”
    说完这些,李舜臣的老师说道:“既然这样,你去仁川吧,我有一个旧友,也准备去福州开拓贸易航线,你可以乘坐他的船去福州。”
    “至于你能不能加入新军学校,那就看你的造化了。”
    李舜臣呆着看着自己这个古板的老师,没想到他竟然支持自己去福州?
    这名满头白发的书院塾师看着窗外说道:“既然四书五经不能救朝鲜,你就去试试新学吧,万一能成呢?”
    此时在倭国,狭桶间之战中,戏剧性的击败了称霸东海道的今川氏的织田信长,正在攻打美浓国的斋藤家。倭国内部还在战成一团,但是已经有不少倭国大名开始认识鸟铳和火炮的重要性了。
    就在身处于倭国京畿地区的织田信长,也喊来了自己的亲信家臣,刚刚通过结婚获得姓氏的木下藤吉郎。
    “猴子,大明东南开海,我有意让你去一趟福州。”
    木下藤吉郎因为长相滑稽像是猴子,而被织田信长戏称这个绰号。
    木下藤吉郎大惊。
    织田信长哈哈大笑说道:“让你去福州又不是去做海盗,我是让你去福州的港口看看,能不能买些鸟铳和火炮回来。”
    木下藤吉郎松了一口气说道:“主公,大明人会和我们做生意吗?”
    织田信长哈哈一笑说道:“若是大明肯定不会,但是东南新军肯定会。”
    “我已经看过《讨逆檄文》,那位苏泽大都督看来是想要和我们倭国一样,建立幕府掌摄大明国政了。”
    “既然他已经说了万国通商,如此人物自然不会出尔反尔的!”
    “无论是鸟铳还是火炮,又或者是其他火器,无论多少价钱都要买回来!”
    “虽然你和宁宁新婚就要让你远派,但是为了织田家的事业,辛苦了!”
    木下藤吉郎连忙跪倒,以头抢地说道:“为主公办事,万死不辞!”
    世界风云变幻,时间迈入了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
    即将决定大明帝国的决战,正在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
    此时双方都在积极调兵遣将,为开春之后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今年元宵节,京师和南京都没有进行鳌山灯会的庆祝活动,刚刚过了元宵节,各部衙门开始办公之后,皇帝就急召内阁辅臣和各部大臣入宫开会。
    商议的自然就是决定大明命运的春后战事了。
    今天还是正常两更,这一章是过渡章节,毕竟本书不仅仅局限于大明。
    大航海时代,目标自然是星辰大海了!
    第337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场会
    嘉靖四十二年,内阁只有首辅徐阶和次辅袁炜,辅臣只有赵贞吉一个。
    袁炜,字懋中,浙江余姚人,是嘉靖十七年的探花。
    袁炜本来被嘉靖皇帝点为状元,但是在最后的礼仪性质的临殿答对中出言不逊,被贬为了探花。
    袁炜的性格就是如此,见他人所作,稍不称意,便大肆诋毁、讥诮。
    他才思敏捷,也因为文采好,在之前的“青词吃鸡大赛”中平步青云,一步步高升。
    不过如今袁炜的地位却很尴尬,他是浙江余姚人,也就是如今朝堂上不受待见的“浙党”。
    然后袁炜主持了嘉靖三十七年的会试,申时行、许国、王锡爵,都是他的得意门生,之前他也和三人非常的亲近。
    如今申时行已经确认从贼,剩余的两个家伙也被锦衣卫暗中跟踪看管起来。
    袁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上书给许国王锡爵作保,朝廷才没有罢他们的官。
    但是袁炜也日益不受待见,每天去内阁也就是装装样子,政事上他基本上不插手。
    赵贞吉入阁之后,袁炜更是连内阁都很少去,告病在家。
    不过这一次的元宵会议,袁炜是不得不参加了。
    六部中,吏部尚书严讷,户部尚书是赵贞吉兼任的,礼部尚书李春芳,兵部尚书杨博,刑部尚书黄光升,工部尚书雷礼,也全部在殿内在列。
    其中兵部尚书杨博,就是之前执行了朝廷命令,掘开淮河大堤阻挡倭寇的南京兵部尚书。
    杨博背锅下台后,因为他了解江淮战事,又很快被启用为兵部尚书。
    常年道袍的嘉靖皇帝,也难得换上了龙袍,在太监们的簇拥下来到了殿内。
    众人跪下来口呼万岁,皇帝高坐在御座之上,清了清嗓子说道:
    “今日之议,史官皆不在列,也不入起居注和实录,众卿家可以畅所欲言。”
    皇帝这句话说完,众人更是紧张。
    正常的国家会议,史官都是要在旁记录的,会议内容都要编入实录中,作为日后修史的素材。
    皇帝这么说,更是说明今天会议的内容事关重大,而且弄不好就要留下千古骂名。
    果然,嘉靖皇帝说到:“今日之议,就是九边精锐南下之后,和苏贼决战的地点。”
    果然是这个议题。
    众大臣都沉默了起来,大家都很清楚,这样重大的国策,一旦战事有什么差错,那提出国策的人必然要背锅。
    大家都已经位极人臣了,只要赖在位置上就能行,根本没有必要冒险。
    看到群臣都不吭声,皇帝心情更差了,他看了一圈还是先点了内阁首辅徐阶的名字。
    “徐阁老,你是阁揆,你有什么想法?”
    徐阶也是老油条了,他直接说道:“臣不通兵事,不敢妄言,朝廷定下决战地点,臣等必将做好后勤辎重的准备。”
    徐阶的老油条不出皇帝的意料,但是此时皇帝还是表现出了对他的不满。
    看向四周,皇帝还是点了专业对口的老臣,兵部尚书杨博。
    杨博管着兵部,他自然不能再以“不通兵事”推脱了,杨博只好说道:
    “臣以为,贼兵火器凶猛,但是装填需要时间,若是能以骑兵冲锋入阵,必定能够攻破敌阵。”
    “所以臣认为应该在适宜骑兵冲锋的地方决战。”
    杨博这句话等于没说,从决定调集九边精锐南下的时候,用骑兵对付鸟铳手的战略就定下来了。
    “说地方!”
    杨博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臣以为,江淮水网密集,不适宜骑兵冲锋,决战之地应该放在济宁州。”
    济宁州,就是现在济宁市,是鲁国的故都,也是运河水网上的重要城市,地处于齐鲁平原地区,是大明在山东的重镇。
    杨博这个提议,也是兵部反复讨论确认的。
    之所以不将决战地点放在徐州,还是运河的问题。
    在宋代之前,徐州的运河是沟通淮河和泗水,一路北上的畅通水道。
    但是在南宋的时候,因为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治理水平低下,导致了黄河泛滥的问题,先后发生了黄河夺泗入淮,又夺淮入海。
    原本通畅清澈的泗水和大运河徐州段,也变得泥沙淤积,也也阻断了整个徐州运河的通畅。
    因为河床升高,所以必须要不断的加固堤坝,导致徐州城北部的河流就同黄河一样是地上悬河。
    而徐州的淤塞,导致了大运河在徐州这一段变得非常难走,有时候船只都无法直接通航,需要经过专门的水道人力拉过淤塞的航段。
    在苏泽穿越前那个历史时间线上,万历年间就是因为运河徐州段经常的壅塞,最后开凿了经过台儿庄的泇运河,绕开了运河徐州段,也让徐州从这个时候开始失去航运中心的地位。
    不过在这个时候徐州依然是航运的枢纽城市。
    杨博和兵部商议不在徐州决战,就是因为徐州段的运河难走,将兵马和辎重武器运到徐州耗费巨大,所以兵部才觉得应该在济宁决战。
    但是兵部这个建议刚说完,赵贞吉立刻站出来表示了反对。
    “臣反对!”
    皇帝看向赵贞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赵贞吉说道:“济宁府是鲁西北的屏障,若是济宁府丢了,北直隶将无险可守,到时候朝廷又要如何?”
    皇帝皱起眉头,不过赵贞吉说的没错,如果在济宁决战输了,那苏泽的军队就可以沿着大运河一路上北上进军京师,那时候朝廷要怎么办?
    总不能学着元顺帝北狩吧?
    赵贞吉说道:“臣以为,应该在徐州决战,以徐州之地利,进可以骑兵冲锋决战,退还可以用徐州城防守。”
    在场的大臣纷纷点头,就连杨博也说不出反对的意见。
    至于大运河难走,实在不行就苦一苦百姓好了。
    但是众大臣很快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就连赵贞吉也突然闭上了嘴巴。
    在徐州决战,就意味着要放弃整个南直隶,这其中包含二京之一的南京,以及大明祖陵凤阳。
    丢掉南京和凤阳的责任不小,在场所有人都不敢担。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同类推荐: 我妻如奴魔欲(更新至238章)夫妻日记我的爆乳巨臀专用肉便器恶人传皇嫂(H·强取豪夺)快穿之娇花难养重生之母女调教(未删节完本+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