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一曲书吧
首页李三古堆 第248章 失而复得的包袱

第248章 失而复得的包袱

    却说楚文明跟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者从驻地出发,前往寿县。楚文明没这方面的经历,不晓得老者是我党的地下交通员。
    他们先是走旱路,然后是走水路。有一条不宽的河流呈现在面前。他们坐上了船,是那种单篷的小木船。
    整条船上也就他们仨。老交通员显然与船老大很熟,他们一路上没完没了地唠嗑,时间便在这种唠嗑中无声无息地流去。
    楚文明是北方人,他根本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但是他不寂寞,坐累了,就躺在船板上看书,倒也蛮惬意。
    船到目的地,却是淮河的上游。老交通员说,他们要在此上岸,然后坐上更大的船,往下游走。
    于是他们告别了船老大,登上了岸。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乡村集镇,由于它临河而居,所以显得格外繁华。河埠头的顶上建有一座高大建筑,斗大的三个字“望淮搂"就嵌在临河的这一面,老远即看到。站在河埠头上,但见宽阔的淮河里千帆竞发,一派繁华景象。
    楚文明很感慨,不远的津浦线中国军队正在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战火把天空都烧红了。而在这淮河上,还是一派和平的景象。
    这个乡村集镇便是正阳关。楚文明知道“七十二水归正阳”的典故,自己刚才只是走了其中的一水罢了。
    楚文明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到淮河。在应急科,楚文明跟着柯岩和柳曼,还有王一博曾经不止一次到寿县,见到了淮河。
    他是考古专家,是蔡廷祥的得意门生。他几次到寿县均与古董有关。而此次,也不例外。
    正阳关离寿县城也就七八十里的路程,这是走旱路;若走水路,更近,只四五十里。
    其实到了正阳关,楚文明一个人也可以去寿县城。虽然正阳关他从没来过,但只是一个县域,不管是旱路还是水路,对也会对过去的。
    老交通员却不管这些。他的任务就是毫发无损地将楚文明送到吕其昌手里。
    于是,他们在河埠头换上更大的船,然后顺水而下,四五十里的路程,两三个时辰便到了。
    寿县城的北门正对淮河。
    楚文明站在甲板上,抬首望,但见寿县城墙高大巍峨,城墙上倒是戒备森严,与正阳关的气氛截然不同。
    楚文明知道,寿县城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古城墙之一。那一年,老师蔡廷祥来此考察古城墙,那时他才读大学一年级,无缘随老师考察,让他惋惜了好一阵子。
    不过,老师给他们讲了寿县古城墙,给了他们如临其境的印象。为此,他们阅读了大量有关寿县古城墙的资料(包括老师整理出来的考察文章),使他们的认知更进了一步。
    近几年,特别是进了警察厅应急科,他不止一次到过寿县,登上过寿县城墙,但因他的每次主要任务不是城墙,所以总是匆匆而过,成为一个过客。
    这次又来到寿县,而且是站在北门的淮河上观察,真的有一种别一样的感觉。
    历史上的寿县古城被称为“金汤永固”。
    然而楚文明知道,这种称谓仅仅只是它在洪涝面前。
    这座坐落在安徽八公山下淮河和淝河岸边的寿县古城,因地处洼地,常遇水灾。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特大洪灾,就有130多次。
    但神奇的是,这座古城却从无内涝之忧。
    这得益于高大的城墙。
    其实,古城不被淹没的秘密,除了其高大的城墙外,最重要的是,它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洪系统。
    为避免内涝,当时的寿县先民在城内四角开挖出四个内河的蓄水塘。
    当雨天城里积水过多时,水就会被引流到蓄水塘,经由涵洞排到城外。
    同时,为解决城外洪水倒灌的问题,古城人还设计了月坝。
    当城外的水位低于城内,涵洞的木塞子就会打开,水就排到了城外;当城外洪水高于城内的水位,涵洞的木塞子就会封堵起来,防止洪水的倒灌。
    就是靠着这样一整套防洪系统,寿县在天灾面前一直金汤永固。
    除了有“金汤永固"的称谓,寿县城还有“铁打的寿州城”之说。
    北宋熙宁年间,为避战火和水患,寿县人决定在原有土城墙的基础上,重新建造一道能够永保子孙安宁的城墙。
    想要筑造一道牢固的城墙,仅有城砖远远不够,还需要大量作为黏合剂的糯米汁和高黏度的内夯土才行。
    但寿县当地并不产糯米和黏土,是降低要求还是继续坚持,古城人早有选择。
    没有糯米,现在就开始种糯稻。夯土黏度不够,那就利用水路从河南往这里运黏土。
    一船稻米一船土,春种秋收,舟船往复,工匠们从黑发少年变成了白发老人,穷尽一生,再将修筑任务交给下一代。
    就这样过了150多年,历经了八位皇帝,数十任州官,一道全长7147米,高9米,底宽22米,顶宽10米的牢固城墙终于落成。
    还不止于此,古城人用150年建造了一座城,而后世子孙又用了800年去守护这座城。
    每次洪水过后,当地的居民就会将它再次加固,精心维护。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的修缮就有29次之多。
    “年轻人,别看呆了。"突然老交通员用调侃的口吻笑着说。
    楚文明闻罢,收回思绪。他对着老人笑了一下。
    “是不是要靠岸啦?"楚文明问道。
    “对啰!"老交通员笑道。
    看到老人慈祥的面容,楚文明将手里的包袱往肩上一背。
    “年轻人,得有思想准备,等下可能会受到检查。你带的东西……”老人提醒着他。
    楚文明一听,望了一下城墙上戒备森严的样子,心里“格登"了一下。
    因为他的包袱里不仅有鉴定古董的工具,像显微镜之类的,还有一支手枪。
    “把包袱给我吧!"老交通员善意地说。
    楚文明思考了一下,同意了。
    这并不容易,那些鉴定古董的工具是他的吃饭本钱。虽然在大多的情况下,鉴定古物靠的是阅历,经验而并非工具,然而一个鉴宝专家没有这些工具也是不可思议的。
    老人说:“你在前,我在后。"
    下了船,上了岸,沿着几十级台阶往上走。
    这里虽然没有高大的“望淮楼",但却有两个出入的石门洞,左边的进,右边的出。
    他们走的是右边。
    果然,有荷枪实弹的士兵在两个门洞里检查。
    而头上的高大城墙上,国军士兵持枪巡逻,重机枪的枪口对着河面。
    楚文明因为没带东西,所以顺利地过了哨卡。
    楚文明担心老人,后悔刚才将包袱给了他。若真因包袱出了问题,连累了老人,他会不安一辈子的。
    然而当他过了哨卡回头望,都发现老人肩上并没有自己的那个包袱。
    难道老人扔掉了自己的包袱吗?
    扔就扔掉了吧,只要人平安。楚文明在心里想。
    于是他停了下来,等候老人。
    老人来到跟前,诡秘地一笑:“走吧!不要东张西望。"
    楚文明被老人的模样搞糊涂了,却也只得跟在老人的身后,继续往城内走。
    老人带着他径直往东门去。
    到了地方,楚文明才看清了,这是一座酒楼,叫鸿运楼。
    有人接着,把他们带进酒楼。
    进了一个房间,楚文明一看门扉上的牌子:经理室,知道房间的主人是什么人了。
    一见他们进去,那个经理就走出来迎接:“来啦?一路上辛苦了!”
    奇怪,这句问候的话在楚文明听来,并不是冲着老人说的,倒好像是冲着他说的。
    他只得礼貌地点了点头。
    还有更奇怪的,他的那个包袱好端端的放在了经理的办公桌上。


同类推荐: 我有一剑快穿之睡了反派以后全息游戏的情欲任务(H)四大名著成人版合集都市偷心龙抓手斗罗大陆III龙王传说夜空不在树篱外剑圣:修炼有什么难的?